财新传媒

量子通信第一公案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8年第34期 出版日期 2018年08月27日
一方被指责为“流氓”,另一方被批评是“行业霸权”,这些情绪化的语言背后,是一个因量子通信技术产业化而被放大的利益之争
在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内的量子模拟实验室,工作人员调试超冷原子光晶格平台的激光伺服系统。
 

  文|财新周刊 于达维

  “科学家遇到流氓怎么办?我没什么办法,但我可以说出来。”一年前的2017年9月28日,在“京沪量子通信干线”(下称“京沪干线”)开通前夜,中国科技大学教授彭承志发表了一封言辞激烈的公开信,不仅把新三板挂牌公司浙江九州量子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837638,下称九州量子)推上风口浪尖,也将一对曾经密切的合作伙伴交恶的故事掀开一角。

  “京沪干线”是全球首个也是距离最远的广域光纤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线路,由中国科技大学(下称中科大)作为项目建设主体,连接北京、济南、合肥、上海,全长2000余公里,2016年年底完成全线贯通,2017年8月30日通过总技术验收。由“中国量子通信之父”中科院院士、中科大常务副校长潘建伟担任“京沪干线”的首席科学家,彭承志亦是该项目研发团队的主要成员之一,潘建伟和彭承志还是“京沪干线”主要设备提供方科大国盾量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科大国盾)的主要创始人,分居第二(持股13.68%)和第11(持股2.82%)大股东,彭承志担任科大国盾董事长。另外,潘建伟、彭承志也是“京沪干线”运营应用推广单位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股东。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张翔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