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周刊|IPO打新串谋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37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9月21日
在扭曲的打新制度作用下,“新股不败”神话持续上演;被寄予厚望、承担市场定价责任的机构投资者无法发挥定价功能,转而追逐中签,造成“闭眼”打新、串通报价、抱团压价,陷入逐利短炒循环
 

  文|财新周刊 刘彩萍

  随着科创板和创业板注册制的推进,证监会取消了新股发行市盈率23倍的“隐性上限”,新股定价不再受行政干预和管制,希望由市场确定IPO定价,通过机构投资者之间的充分博弈,发掘企业价格。然而,美好的愿景不断被扭曲的打新制度蚕食,更加剧了“新股不败”的持续,注册制中的定价功能消弭殆尽。

  根据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实施后的打新规则,参与询价的投资者首先需要底仓,即股票现货持仓;位于报价区间最高的10%将被剔除;中签量根据底仓规模平均分配。同时,由于新股上市后融券做空难度较大,种种规则直接拉低了发行价,为上市后的暴涨预留空间,维持“新股不败”。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刘潇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