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不清多少次了,贾倩倩上传自己那张“猪鼻子”的特写:鼻尖被细菌蚕食殆尽,两个不对称的鼻孔裸露朝外,疤痕划过鼻头,刻下一道深陷的凹印。
因为整形失败,她失去了丈夫、不到两岁的女儿,模特生涯也因此终结。专家给出修复方案:剃掉头发,取下头皮缝至鼻尖,至少5次手术,耗时2—3年,费用50万元以上,她难以接受。生活中只剩下一件事——维权,她一遍又一遍购买新电话卡、注册账号、在社交媒体发布毁容的图片,告诫其他求美者“避雷”那位网红整容医生。


即使没“踩雷”的求美者,也可能成为“手术刀奴隶”“多次手术成瘾者”,中国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方静文在其著作中写道:“一旦接受过一次手术,就很可能接受更多的手术。”中国医美市场的增速领先全球,德勤2024年发布的报告预测,未来几年仍可保持10%—15%快速增长,2025年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人民币。
方静文的研究还指出,整容的动机往往交织着对身体和生活现状的双重不满。而生活上的失意,常常与婚姻、户口、职场竞争和以貌取人的社会成见相关联。前几种因素远非个体力量所能轻易改变,身体成为个体为数不多可以掌控的领域,整容不仅是改造外貌,也是改变生活状况的一种努力。
2025年4月,国内首部医美整形题材的电视剧《以美之名》播出;戚薇、林允等明星主动公开医美经历;“Do脸”(整脸)、“微雕”(微创、精细的整形)、“打啵啵”(注射玻尿酸)等营销词层出不穷。医美整形博主尹君发现,求美者越来越把医美整形视为“低风险、高收益”的变美捷径,而忽视了长期维养成本与失败的风险。
2007年的深圳,苗族小子丹增朗杰站在打工的首饰店里,梦想是月入3000元和有一间属于自己的卧室,合租的就行。他没有学历,也不善交际,但认准了一句话:“先敬罗衣后敬人,先敬皮囊后敬魂”,没有能力,就把形象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