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热风潮正盛,老一辈守庙人即将退休,爱文物、懂专业、能坚持的年轻从业者尚属寥寥

王进清晰记得,去年的8月20日,游戏《黑神话·悟空》上市当天,他守护了大半辈子的寺庙突然“火”了。

王进是山西隰(xí)县千佛庵(又称小西天)的文物保护工作者。作为地上文物大省的山西,拥有5万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建筑约有2.8万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31处,但与此对应的是各级各类管理机构却仅有340余处。为了弥补庞大的文物基数与管理机构数量之间的落差,山西文物系统招募了各级各类文物保护工作者(民间又称“守庙人”),常年与古建文物为伴。

“守”

至2025年,年逾花甲的王进已经守护了小西天46年。

1979年,小西天作为试点对公众开放,初中毕业的王进赶此契机,进入了小西天文物管理所工作。和近两年热得发烫的情形不同,文博行业曾经是冷衙门,守护寺庙的工作条件尤其艰苦。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小西天门外的紫川河上连座桥都没有,出入都得趟水走,吃水也得去河里打,“很少有人愿意来”。

一开始,王进负责卖门票、做文物巡检、给游客拍照等简单的工作。小西天门口的数百级台阶,他不知道爬过多少次,“有时候一天要来回几十趟”。为了保护小西天的文物安全,1986年至1992年,王进带着一家人住到了小西天下面的观音寺旁,“儿子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王进家里摆放着他刚进小西天工作时和同学们的合影。
远处的红墙就是王进曾经住了多年的观音寺。

平遥县的雷思凤在清凉寺也“守”了22年。

2000年从部队转业归来,雷思凤就做起了守庙的工作。起初,他守的是平遥县的镇国寺,后来清凉寺的一通北魏石碑、三尊胁侍菩萨像以及佛头被盗,他又被紧急调来清凉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