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中旬的江西已是酷暑,生活老师宴红卫准时出现在分宜县第一中心小学,顶着正午的烈日等待“德仁苑”的学生们放学,孩子们自觉在操场的树荫下排队,每个人头上戴着醒目的黄色安全帽,五年级的黄安然站在队前,等人齐后,他负责举着印有“分宜德仁苑”的绿色木牌引领队伍走出校门。
一行人穿过拥挤的人群,最终走向一条田间水泥路,道路两边除了低矮的民房,更多的是大片绿地、水塘、稻田和菜园。路的尽头是江西锻压厂生活区,穿过生活区的一角,他们最终走进德仁苑的大院子,集体就餐、午休,然后“两点一线”返回中心小学,继续下午的课业。

学生们在德仁苑寄宿生活,学习则在附近的小学,每天由生活老师护送。
孤儿的“家”
德仁苑是一家民办非企业社会福利机构,生活在这里的孩子是分宜县内的“事实孤儿”——父母因特定原因无法履行监护和抚养职责的未成年人,其中原因可能包括父母重病、重残、服刑、失联等,即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
创办17年来,德仁苑在分宜县小有名气。2008年成立时,校长黄梅生时任分宜县教育局副局长,同时兼任分宜县第一小学校长,工作中他发现有些学生缺乏有效的监护和照护,沦为别人眼中的“野孩子”。当时并没有“困境儿童”和“事实孤儿”的概念,也缺乏政策上的帮扶引导,他直觉般萌生了创办一所民间“孤儿之家”的想法。
经过多方努力,2008年,分宜县政府拨款20万元,加上上海德仁基金会的社会捐助,位于江西锻压厂社区的德仁苑正式开建,同年10月份,第一批34个孩子入住。因为距离近,大多数孩子被安排在分宜县第一小学上学,第二小学也接收了部分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