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让跨国旅行在经济成本之外平添了更多阻碍和风险,社交网络的打卡需求却更趋旺盛,“摄影基地”提供了低成本的高仿替代方案。摄影师曾戈自2019年起开始拍摄这些摄影基地中“高仿”的异域风情,人造景观中的破绽在镜头凝视下放大。

两个月前,小红书因用户发布的网红景点照片“过度美化”成为众矢之的,App中一键可达的滤镜效果与现场体验之间存在的巨大落差一时间备受诟病。社交网络重新塑造了人们的出游习惯,是否“好拍”已是衡量旅行目的地吸引力的重要指标。但跟随社交网络上的“种草”信息奔赴现场很可能大失所望,高赞笔记里面的“小镰仓”“小瑞士”可能只是一段废弃的铁轨,或是农村海边的一座破败的房子。如果说这些靠滤镜妆成的网红点还处于随机分散的“野生”状态的话,近年来各地大量新建的网红“摄影基地”则呈现了规模化、类同化、产业化的新样态。

2021年5月,广州,挂满灯笼的日式街道。
2021年5月,广州,日式元素街道。

新冠疫情让跨国旅行在经济成本之外平添了更多阻碍和风险,而“摄影基地”提供了低成本的高仿替代方案:美国电影里的复古轿车与公路餐厅、日本街道两旁密集的广告牌、英国街头经典的红色电话亭与公交车站……要“体验”这些过去被印在旅游手册中的异域风情,已经无需依赖肉身的漂洋过海,带上成箱的衣服和道具,便可以在一天之内遍历欧美日诸国,拍下大量照片,配上诗与远方的文案在社交网络上收获点赞。“港风”“英伦”“法式”“日式”……这类标签在社交网络上联系着成千上万条网红打卡地推荐。同款妆容、造型,相似角度、光线以及复制粘贴般的构图和滤镜,在同一个地点标记里,找到由不同用户上传的几近相同的照片已是司空见惯。

2020年9月,广州,西方柱廊与复古轿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