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热带植物进入北纬40°温带的北京居室,它的意义早超出自然属性本身,不仅区隔生活方式、彰显审美情趣,甚至成为社交货币和身份象征

9月末,北京已步入干冷的秋天,东北五环外一家热带植物店内,空气依旧温暖湿润。龟背竹、鹿角蕨、花烛、蔓绿绒……40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生长着500多种植物,仿佛热带雨林一角。植物丛中,一群年轻人围绕着老板吕天伟欢呼雀跃,开业周年庆典的植物盲盒抽奖活动正在进行。活动结束后,吕天伟拿出了“镇店之宝”——翼龙花烛锦介绍,一束光从二楼的窗户上射下,逆光下的锦化植物散发出剔透的光泽,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赞叹。据吕天伟介绍,目前这盆植物市面上的售价可达3万—4万元。

一叶千金
吕天伟展示镇店之宝——翼龙花烛锦,这盆植物的市场价高达3万—4万元。

“热植”在植友的话语体系里一般指的是热带观叶植物。近两年,动辄上万元一盆的热植成为不少年轻人的潮流新宠。不同于传统绿植,热植极快的生长速度能让人快速获得“养成”的快乐,而繁多的品种类别也满足了热植发烧友的收集癖好。在社交平台小红书上,“热植”相关笔记已有5万多篇,各大社交平台相关话题热度也在持续上升。

9月末,热带植物店内,一群年轻人围绕着老板吕天伟欢呼雀跃,开业周年庆典的植物盲盒抽奖活动正在进行。

热植爱好者纪珂见证了这场热潮。他从2019年开始养热植,“那时全国能买到热植的店也就四五家,现在可能有四五十家”。店家增多,背后是玩家人数的暴涨。现在纪珂手机里有十几个热植玩家的微信群,每个群里都有几百人。他自己也运营了一个热植爱好者社群,“自己培育小苗,有时也可以贩养‘吸’”。

热植店老板吕天伟的店铺微信已经有1000多个好友,“大部分人出生于1985—1995年间,有不错的经济收入,女性占比60%—70%之间,比较潮流,能够接触到新生事物。”吕天伟如是总结顾客的用户画像。

刘龙和妻子在客厅的窗前合影,这片本来是小狗活动的区域现在已经布满热植。
养热植需要充足的散射光照,刘龙正在用测光仪监测植物表面的光照。

刘龙和妻子是吕天伟店铺的常客。半年的时间里,他们从彩叶芋开始,逐渐到海芋类,然后到蔓绿绒、锦化植物、花烛,已经买了60多盆热植,花去了大几万元。他们家客厅窗前本来是小狗的活动区域,慢慢变成了植物架、加湿器、植物补光灯,以及各种各样的花盆。刘龙还专门购买了测光仪,监测植物表面的光线强度。“我认为是值得的”,刘龙觉得养植物后他的心态变得更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