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日渐稀少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连续第七年来北京通州越冬。栖息地随城市发展正逐渐破碎,北京能为大鸨保留仅存的一处越冬栖息地吗?

从长焦镜头里看去,它在几百米外的一块农田里来回踱步。纤细的长腿,黄褐色的硕大身躯,小小的脑袋,黑色的眼睛滴溜溜地转着,在田野中显得形只影单。这是一只雄性东方亚种大鸨,11月中旬,它来到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桑园村的农田里,准备度过眼下这个冬天。

这是桑园村第七年观测到大鸨来此地越冬。大鸨原有指名亚种和东方亚种两类,前者分布广泛,只做短距离迁徙;后者则相对分布狭窄,繁殖地主要在蒙古国、俄罗斯及内蒙古。大鸨的栖息地分为三种:繁殖地、越冬地和迁徙停歇地。每到冬季,东方亚种大鸨便飞越数千公里,来到中国的北方和中部越冬。

2022年12月,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桑园村,志愿者架起长焦镜头,备好小马扎,即时记录大鸨的动态。

如今大鸨在中国的数量未有准确数字,据此前“朱雀会”等野保组织的种群调查,目前中国约有2000只东方亚种大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调查显示,大鸨的数量呈现递减趋势。因其珍稀性,大鸨成为我国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被列入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的易危物种。

大鸨虽不常见,但只要它出现,便很容易被人观测到。大鸨是体重最大的鸟类之一,雌雄外形差异较大,一只成年雄鸨体重可达18—20公斤,体长在75—105厘米之间,展翅时可达190—260厘米。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的成员大好每周会来桑园村几趟,有时一待就是一整天。他向财新介绍,大鸨对外界戒心很重,最初只会在农田的中心区域活动,直到食物吃光,才会慢慢向外围腾挪。每年春季大鸨要离开时是观测它的最好时机,那时的大鸨在农田外围觅食,离人最近。

大好和其他爱鸟会成员及志愿者会对大鸨每天的活动做记录:每天在哪块地里待着,什么时候进食、休息、踱步、挪地儿。他们还在地里架设红外相机,监测大鸨的夜间活动。但最近接连有两部相机被盗,大好决定暂时不再架设。

北京城市副中心爱鸟会的成员们在简易保安亭外侧贴上大鸨的照片,借以提醒路人——这片农田是大鸨的越冬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