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和成绩不是目标,重要的是拓展社交排遣孤独

“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上午11点, 57岁的紫露抱着笔记本电脑来到了厨房,一边包着饺子,一边听着老年大学的网课,学习屈原的《离骚》。冬日的阳光恰好打在阳台上,把小而整洁的厨房映得亮堂堂的。

紫露已经退休12年,是天津市老年大学古典文学班的学生,也是学校文史系“甜园文学社”的常务副社长。据天津市老年大学官网公布,目前学校有790多个教学班,在校学员达2.9万余人次。紫露参加的文学社就有约80位社员,“社员们之前的工作绝大多数与文学无关”,仅凭着对写作的热爱甚至是痴迷,在退休后开启了新赛道。

紫露抱着笔记本电脑来到厨房,一边包饺子一边上网课。疫情防控,老年大学线下课程暂停,大多改为线上进行。

如今,像紫露这样的退休老人并不罕见。随着中国逐步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飞速发展,除了保障老年人物质需求的硬件设施在明显改善,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老年大学也在悄然兴起。据2021年发布的《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中国老年大学的数量已超过7.6万所,在校学员数超过1000万人。

“为自己活”

紫露是在2016年加入老年大学的。虽然曾在中学时期一度热爱写作,但是高中毕业后先是进厂做工人,工厂关停后又做仓库保管检验员、做生意,除偶尔参加工厂或者网上的写作社团,她的生活重心一直在工作上,与文学并无更深交集。

2015年,年仅51岁的丈夫因病去世改变了紫露的观念,“意外和明天真的不知道哪一个先来,让自己快乐是最重要的”。当时还在一家养老机构工作的她决定彻底不再工作,“为自己活几天”,紧接着在天津市老年大学报了一直心心念念的古典文学和瑜伽两个专业。

白天的时间紫露主要用来处理文学社的各种事情。午饭后,她坐在家里沙发上编辑社员的稿件。
每天下午,紫露都会做两个小时瑜伽。这个习惯她已经坚持了六、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