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上山”短期禅修,是寻求生活智慧抑或短暂逃避现实?

如欲前往诺那塔院,乘高铁或飞机到达江西九江站或庐山站、庐山机场,再行30余公里,到达庐山风景区后,乘索道或是驾车上山,经沿“九九八十一道弯”至庐山北门,攀爬约400道石梯,曲径通幽,到达这个宁静的世界。

诺那塔院(下称“塔院”)开设了20年的公益禅修班,招募全国18岁以上的学员,食宿免费,随喜赞叹。近几年,报名人数激增,甚至高达数百人,来的以“95后”居多。今年禅修班调整为每月三期,每期五天,最终由师父随缘招募五十至六十人组成一期。

日暮时分,学员们在祖师殿“洗心钟”。禅修期间,学员每天早晨5点半就需要起床,开始一个小时的打坐,之后便是早斋,出坡(参加劳动)、诵经,然后是午斋,佛学讲座,最后是药石(晚餐),洗心钟和普茶夜话。

关于禅修等话题近些年已是热搜榜上的常客,上香、拜神等已成为一部分年轻人潮流的生活方式。一些年轻人认为,禅修为当下的现实问题和精神困顿提供了出口,渴求逃离都市的压力和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寻求“上山”后的宁静和追寻生活的智慧。但在另一些人眼中,短暂的疗愈不过是一场对现实的逃避。如何将“山上”的生活复刻至“山下”,或才是获取生活要义的关键。

上山

参加过上一期禅修班的正济,“下山”不久面对恼人的工作又被打回原形。她本已决定放弃得来不易的高薪工作和北京户口,可回到北京递交辞呈却被驳回。“改变不了现状就先改变心态。”正济试图让自己平静,“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一次,她借出差之名短暂“上山”,参加了皈依仪式,“有了这样的仪式感和更虔诚的心,我相信可以化解‘山下’的困顿”。

不少年轻人面临的问题和正济类似,因工作压力过大或迷失人生方向选择“上山”。5月中旬这一期禅修班学员达到了61人,其中年龄最大的四十有余,最小的刚满18岁。他们来自全国各地,除了江西本地和周边省市,还有远自内蒙古、北京,甚至包括在新加坡工作的广东人、在深圳工作的香港人。

禅修班开始前,庐山下起了蒙蒙细雨,山雾弥漫,义工们在新学员来之前便提醒,携带简单几件日常洗漱用品即可。在这里,换上灰色禅修服,便是“上山”。除了师父,这里没有论资排辈,所有男女老少皆称师兄,甚至被塔院收养的小黑狗,也被亲切地称之为“小黑师兄”。

第一天报到,新来的学员们帮彼此穿戴禅修服。换上灰色禅修服,便是“上山”。

报到这一天,山雾还未散去,熙熙攘攘的年轻人换上禅修服,彼此相互示好,不少年轻人还在雾中打着电话来回踱步,处理各种工作的信息。嘈杂的电话声和安静的寺院,似乎是割裂的两个世界。随着几声木鱼敲响,师父开课,一切归于安静。从叩拜到上香,再从斋饭到打坐,禅修的状态正式开始。

第一天报到,几位学员还在打电话工作。嘈杂的电话声和安静的寺院,似乎是割裂的两个世界。
学员们用手机拍下第一顿斋饭。禅修期间,并不会禁止学员们使用电子通讯设备等。
上午的日课,学员们诵读《金刚经》。一些学员非常喜欢听师父念《金刚经》,“感觉心非常静”。
禅修第二天,天空放晴,学员们登上小山坡看日落,拍照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