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加速,冰川是最敏感的指征,在世代与冰川为邻的瑞士山地居民的家庭记忆中,这种剧变尤为真切

今年大概率又是一个厄尔尼诺年。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高,造成大气环流异常的气候现象。厄尔尼诺事件对全球变暖以及极端天气会有放大效应。中国气象局气候服务首席专家周兵表示,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厄尔尼诺事件可能会推高全球变暖幅度。“历史上非常清楚的两次记录,”周兵说,1998年超强厄尔尼诺出现,使得全球变暖的幅度一下子提高了很多;而2015年—2016年又一次超强厄尔尼诺出现,连续两年打破了历史最暖纪录。

自然界的冰川一直被视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2023年6月最新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的一项研究预估,最早在2030年北极将出现夏季无海冰现象,而此前的预计这一事件会在21世纪50年代到来,相当于可能提前20年。而2022年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珠峰上最高的冰川——位于海拔约7900米的南坳冰川,在过去25年中已经失去了超过54米厚的冰。这意味着气候变化已影响到地球的最高点。另据“碳简报”网站(Carbon Brief)报道,仅南阿尔卑斯山Brewster一处冰山在2016年—2019年间就失去了1300万立方米的冰,相当于新西兰全部人口3年的用水量。

2023年初,摄影师梁莹菲受邀在瑞士做驻地项目时,敏锐地抓住了这个地处阿尔卑斯山区的国家和居民与冰川之间古老的连结。通过结合瑞士山地居民的个人史、家庭相册、冰川消退数据,也对二手明信片、生活垃圾等进行二次创作,尝试用影像等综合媒介呈现他们内心对于自然剧变复杂而深刻的情感,反映当下人类应对气候危机的无力。与既往常见的白熊困冰、飓风洪水等宏大叙事影像不同,梁莹菲的创作更显私人、更富情感,恰能反映出冰川消融乃至全球变暖对人类生活和心灵的巨大影响。

梁莹菲借用了维京人的古老神话——《埃达》,将巨人转化为自然万物的过程,视为一个关于冰川的隐喻,“如尤弥尔(Ymir)一样,数亿年来,冰川用它庞大的躯体‘哺乳’着大地”,而现在,“巨人”已在人类不断地消耗,与气候危机的威胁下,逐渐消失,它或许将走向真正的死亡。

作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创世”,即尤弥尔“巨人”因全球变暖正走向最终的死亡。梁用一面破碎的镜子照向瑞士的著名山峰马特洪峰,以传达“巨人之死”这一想象。“马特洪峰不仅是这个国家的象征,更代表了人们对于永恒的想象,但在当下,我们不得不面对山地环境的脆弱,在接下来的100年里,山地冰川将大量消失”。

(下图建议横屏观看)

第二章“甜蜜家园”。梁莹菲用当地人的家庭相册、肖像、口述史组建成了六段关于家园的回忆。这是90岁的Aline的回忆:“我4岁开始滑雪,也试过越野滑雪。和现在比,上世纪50年代的La Fouly没有缆车,滑雪板和如今不同,轨道的开发和维护也少得多。我记得在一个3月19日的公众假期,我们一群年轻人去山上的小木屋。16:30 放学后,我们坐巴士前往 Praz-de-Fort滑雪。夜幕降临,我们聚集在这个没有暖气的小木屋里派对。第二天我们还比赛谁下山最快。我很喜欢去山上!但由于身体的状态,这些年我去那里的次数越来越少。以前,我和丈夫及朋友经常生活在山里和小木屋中,我们会一起坐下来喝杯热茶。这个夏天,我不会再去了,但我仍然想念着它。这些美好的记忆再也回不去了,时过境迁,山也发生变化,冰川不断退却,雪崩摧毁森林。以前12月会下雪,但现在的圣诞节是‘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