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已深嵌民生日常,相应的治理牵一发而动全身,考验政府精细化管理水平

广州的夏天闷热难耐,道路上执勤交警比平常增加了不少,他们挥手示意路过的电动自行车停下接受检查,不时会有电动自行车被交警扣下。

从7月初起,广州警方启动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整治行动,主要针对解除限速、加装雨棚和后备箱、更换电池电机等行为。广东省电动车商会会长蓝世有告诉财新,据他了解,一半以上的电动自行车车主都会改装车辆,比如追求行驶速度和续航里程的外卖小哥就会通过改装满足实际需求;南方闷热多雨,一些车主也会给电动自行车加装雨棚。

查改装只是广州警方射出的“第一支箭”。另外“两支箭”则分别是惩处路面违法行为和划定限行路段。此次整治范围之广、力度之大,令车主们风声鹤唳。

4月14日,五羊邨天桥下,执勤交警对一名走在机动车道上的外卖员进行人脸识别登记。

电动自行车价格较低,不需要额外维护,也较少受塞车困扰,因而备受欢迎,广州市井俚语称之为“电鸡”。“电鸡”不仅支撑着全城的外卖、闪送等即时配送系统,还进入不少中产家庭,即使拥有汽车,“踩电鸡”接送孩子上学、短途通勤、周边消闲都是比开汽车更为高效的选择。

“电鸡”已经深度嵌入城市的民生日常,但整个社会对它的感情又很复杂。电动自行车闯红灯、逆行、超速,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事故不断。据广州交警统计,2023年上半年,全市发生涉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同比上升63%。

按广东省电动车商会估算,广州目前有接近500万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远超小汽车,而截至2022年底广州市共有常住人口1873万人,这意味着几乎每4个人中就有一人拥有一辆“电鸡”。广州此前“禁电”近15年,车辆和销售门店却越来越多,满街的“电鸡”使禁令事实上形同虚设。2021年11月初,广州交警落实国家要求,启动了电动自行车登记上牌工作,“电鸡”从此可以申领合法身份,电动自行车治理也被政府提上日程。

7月7日,广州大桥北向南人行道上,一辆“满载”电动自行车驶过。电动自行车已经深度嵌入城市的民生日常,但最受诟病的当数交通违规。
7月14日,广州大道中北向南方向,两辆走在机动车道上的电动自行车。
7月17日,台风泰利过境带来连场骤雨,广州上空乌云密布,电动自行车上披着一次性雨衣的后座乘客掏出手机记录此情此景。

据财新了解,此次警方大规模治理电动自行车,是广东省主要领导交给广州市的课题,涉及面广,关乎千家万户,牵一发而动全身。车辆开禁以后如何扬其长、避其短,考验地方政府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