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过去了,那些时代产生的特殊群体,现在过得如何

一名来自江西的12岁“双非”儿童近期被母亲带到中国香港遗弃,让“双非”儿童这个群体重新回到大众视野。2023年9月11日,香港法院判决这位母亲入狱4个月,缓刑三年执行。

“双非”儿童是指父母均为不具有香港居留权的中国人,但是以生育旅行方式在香港出生的儿童。上述令人震惊的遗弃案发生在7月21日,当天早上5点,这名身体健康的男孩被母亲带到香港广华医院急诊室登记,自称腹泻及咳嗽,随后母亲离开香港。当医生替男孩检查身体时发现他既没有家人陪同,身上也没有金钱、手机等随身物品,之后这名男童按照母亲所教的话告诉护士称他被遗弃。

香港警方辗转联络到男孩母亲时,她却对警方解释称,将孩子遗弃在香港是希望他能接受良好教育,遗弃只是逢场作戏,以便能将孩子留在香港社会福利机构,有人帮助孩子入学。在香港和内地警方的劝导下,这名母亲在8天之后来到香港接回孩子,但随即因“残酷对待儿童罪”被捕。9月11日,香港法院对其判刑。

这名“双非”儿童出生于2011年,当时正值内地来港生子的高峰期。2001年香港终审法院在“庄丰源案”中认定,在香港出生的中国籍“双非”婴儿即拥有居港权,也由此开启了内地人赴港产子的大门。

受此前台风的影响,香港推迟到9月4日开学。这天,从罗湖驶出的地铁里挤满了跨境学生。

2003年,香港开放中国内地游客自由行之后,“双非”儿童的数量大增,2011年达到顶峰,一年之内有35736名“双非”婴儿出生,占香港全年新生儿总数近四成。截至2012年,香港已有累计超过20万名“双非”儿童,而随之而来的抢奶粉、抢学位等事件也引发较为激烈的社会矛盾。2013年1月1日起,香港特区政府 “零双非”政策开始实施,不再容许医院接收“双非”产妇的生产预约,同时严格限制怀孕28周以上的孕妇来港旅行。“双非”儿童的数量从此锐减,疫情期间出生的“双非”婴儿甚至每年只有个位数。

如今,这群淡出大众视线的孩子已经长大,开放“自由行”后最早一批的“双非”儿童已经20岁,最小的也即将升入中学。这20多年来,有的以“跨境学童”的特殊身份经历着两个不同制度社会的差异;有的一直在内地读书、生活,把一本蓝色封皮的香港护照作为未来人生的另一选择;还有的则利用身份在香港靠着领取社会福利生活。

“双非”儿童虽然拥有香港身份,但与内地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境;对于这一群体,又会产生何种身份认同;在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当下,他们未来又将做出怎样的选择?

“跨境旅程”并不辛苦

早上6点15分,南国的天蒙蒙亮,Melinda床头的闹钟准时响起,她麻利地穿好一整套白色的校服、吃完妈妈准备的早餐、踩上一双崭新的黑色皮鞋,就背上书包出门了。当手表指向7点钟,Melinda已经来到深圳罗湖关口。

早上,Melinda由妈妈开车送到深圳罗湖关口,再自己过关坐地铁到学校,整个行程约4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