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生态最敏感区域之一的河西走廊,沙化干旱、石窟壁画酥碱、葡萄酒产业的霜冻等都预示系统性气候风险迫在眉睫

今年10月份以来,中国大部地区气温持续偏高。虽然今冬是否为最暖冬天尚无法明确判断,但按目前气温走势,冬天大概率会“集体迟到”。近些年,气候变化早已不是停留在课本上的环保宣言,全球各地诸多生态系统都在以肉眼可见的程度变化着。河西走廊,中国关键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如今也面临着系统性风险。

今年,摄影师李隽辉跟随气象、文物保护、林草、生态环保等领域专家组成的课题组,前往甘肃的武威与张掖,去寻找在气候变化影响前线的行动者们,了解他们正在直面的工作挑战。

初入河西走廊

已经晚春了,还看不到网红照片里绿油油的祁连山。山上积了薄薄的雪,公路两边尽是荒草和还没绿起来的庄稼,牛羊在草里若隐若现。然后在连绵的黄绿间,兀自立了一排古长城。从张掖机场出来,到武威市区三个小时的车程让人目不暇接,每一处景观都在提醒着这片土地的地理与历史,那些“出离于中原经验”的元素。

金昌市永昌县,马群从风力发电装置下跑过。已经晚春,山上积了薄薄的雪,河西走廊的每一处景观都在提醒着这片土地的地理与历史,那些“出离于中原经验”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