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尼海边乡镇复制“深圳奇迹”,但“中国速度”需应对诸多非中式挑战

“光明,你还在烧垃圾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会见温州企业家项光明时脱口而问。这是9月初第43届东盟峰会期间,在印尼首都雅加达举行的一场招待晚宴上,诸多在印尼投资发展的中国企业家翘首以待自己的国家领导人。

看到总理多年未见还记得自己,伟明环保董事长项光明十分激动。他早年的确在老家浙江从事垃圾焚烧发电,后来频繁登上“胡润”“福布斯”等富豪榜单。但自“出海”到印尼后,项光明干起了和垃圾焚烧有些工艺共通性的电池材料加工,联手同族兄弟项光达进军新能源行业——项光达创办的青山实业早在2008年就进入印尼淘“镍”,后来打下了“世界镍王”的江湖地位。

在李强此次接见的民营企业家中,有一半以上在印尼从事新能源相关产业。据印尼投资部统计,2022年,中国企业对印尼直接投资达82.3亿美元,同比增长160%,位列印尼第二大外资来源国。

中国企业家们逐矿而来,十年间在印尼削山头、填沟谷,工业园区拔地而起,从附近地表的红土中提取镍、钴、锰、铁等,冶炼成不锈钢和电池材料,打造出了印尼国家级工业重镇。

中国式经济增长奇迹被复制到了印尼。在海边乡镇巴哈多比,印尼青年们背井离乡,辗转飞机轮渡、山路颠簸,来到这个曾经的小渔村,成为新一代农民工。倒推十年,这片海岸人烟稀少,原住民住在海上高脚屋里,岸上是漫无边际的原始森林。如今,这里有吞吐量堪比首都雅加达的港口,有私人机场、奢华酒店、高等专科学校和博物馆,经济增长速度一度跃升全国首位,“深圳奇迹”有了印尼的版本。

青山工业园,傍晚,一辆小货车载着上夜班的工人驶向工厂。

不过,“中国速度”背后,周边乡镇野蛮扩张,治安、环境等问题凸显,中国企业管理者必须学习应对游行示威、环保NGO(非政府组织)和工会等的诉求,摸索一条独具中式特色的“出海”之路。

机器开响

赤道上方2000米高空,一架从爪哇岛飞往苏拉威西岛的湾流飞机上,许开华身着红黄相间的印花衬衫,坐在最前排座椅上。他是这架私人飞机的主人,是国内电子废物循环利用龙头企业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办者。格林美从废旧电子元器件中提取钴、镍、锂,制作成三元电池材料,随着电动汽车在全球普及,其制作的电池材料目前供不应求。

“(印尼之旅)我圆满达成!”许开华说,在两天前雅加达欢迎中国总理的晚宴上,他打破规定流程,隔着栏杆与李强握手交流,引得一众企业家效仿,“我(当时)就在研究,怎么突围这个壁垒(栏杆)”。

许开华是技术出身,总在与“壁垒”打交道。过去三年,他把电池材料氢氧化镍钴(MHP)的冶炼技术做到了低成本国产化。这趟飞行,许开华就是带着中南大学的师生参观他新建的MHP冶炼工厂。

飞机平稳降落在中苏拉威西省莫罗瓦利县的青山工业园内,钢铁森林般的巨型图景随即在眼前铺开:48个轮子的车装载着1000余摄氏度的不锈钢水从身边经过;直径超1米的管道穿行在空中;矿浆流入40倍以上大气压力的高压釜,喷吐出绿色块状粉末MHP;码头吊机一袋接一袋地装载价值数万美金一吨的电池材料。

青山工业园,厂区过道文化墙上,画着中、印尼双语漫画,提醒员工注意生产安全。

青山工业园里有53家企业,约11万员工(包括外协),面积相当于5000多个足球场。各个工厂共享电力、码头等基础设施,又分属于镍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疫情前,园区主要生产镍铁至不锈钢产品,2021年12月起,电池材料工厂逐渐投产,园区乘上了新能源的东风。许开华每卖出一吨氢氧化镍钴,利润就在数千美元。

新能源材料工厂不涉及明火,粉尘小,薪水也更可观,成了当地青年理想的工作目标。“现在太多二氧化碳了,未来必然要转型为电动车,这是我感兴趣加入的原因。”华越镍钴湿法项目系统工程师Prayesa Syahputra说。华友钴业于2022年1月投产了华越MHP产线,Syahputra 2020年大学毕业,半年后在一家传统冶炼厂找到工作,华越的新工艺一招人,他第一时间就投了简历。

印尼籍员工习惯于把产业园称为IMIP(Indonesia Morowali Industrial Park),由青山实业(66.25%)与本土矿企八星集团(33.75%)合资设立,青山负责对内的码头、马路、电厂、水电供应等,八星集团负责处理园区对外事务,例如印尼籍员工招聘与解聘、政府手续、外联、环评、安全、宗教等。

青山工业园地处偏远外岛,这里平均到手薪资却高于雅加达,再加上12天年假、每5个月12天的探亲假、每周工作超过40个小时算加班费、重点培养的大学生包吃包住,因此岗位竞争激烈。园区的员工管理采用师徒制,从中国调来高级工程师、成熟的技术工人等,带领本地工人共同协作,中印员工比例在1∶10左右;对于部分无需技术指导的岗位,例如司机,则采用全印尼团队;印尼华人主要承担翻译角色。

由3名中国人和4名印尼人组成的高空作业团队。他们语言不同,靠着比划顺利完成工作。
由1名中国的成熟技术工人(中)带领着2名印尼工人的焊接班组。园区的员工管理采用师徒制,从中国调来高级工程师、成熟的技术工人等,带领本地工人共同协作。

通常,天不亮园区门口的办公大厅就会被求职者围满,近千人规模的笔试、面试几乎每日上演。“有人在外租半年(房子),等着IMIP的招聘机会。”青美邦人力主管张亮说。园区企业统一招工,招聘工作由IMIP负责。“不存在招工难的问题,除非特别挑剔。”园区一家企业管理层说,该集团在园区的员工中,有30%以上是大学生,每发布一个新岗位,就能收到上万份简历,“你要1000人面试,明天马上拉过来2000人给你”。

青山工业园(下同),IMIP大楼招聘大厅,等待面试和笔试的人坐满了屋子。
上午10时许,清真食堂窗口,各公司配餐人员拥挤着领取午饭。各公司均有非清真食堂,但对穆斯林工人来说,则需在该窗口领取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