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
返回

墨西哥湾重生

2014年08月01日 11:06 本文来源于 财新《新世纪》
四年前,美国墨西哥湾溢油事故造成深重环境灾难。经过两到三年后,在极为严格的安全规则下,墨西哥湾的深海采油恢复繁荣。美国如何做到的?
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深海采油平台造成严重漏油事故,直接导致美国历史上最大生态灾难的发生。经过两到三年的低谷期,墨西哥湾在更严格的采油规则下重生。CFP
财新《新世纪》 特派记者 于达维 发自美国新奥尔良

  编者按:

  2011年6月,美国康菲石油公司钻井平台在中国“内海”渤海发生严重溢油事故,溢油时间长达数月。这让原本污染严重的渤海,雪上加霜。

  一年之后,此事方才善后——美国康菲公司向中国赔偿海洋生态损失、养殖户补偿款、渔业资源修复款项近30亿元人民币。此后,美国康菲公司恢复在渤海采油。

  然而,大量中国公众对这场未经法院审判、未完全公开的污染事故处理并不满意。首先,河北、辽宁等省的海鲜养殖户得到的补偿与其损失相比,微乎其微。其次,事故中到底发生多少漏油,对海洋生态产生的损害到底有哪些,都未真正弄清楚。这是一场“糊涂”的环境灾难。

  最后一点最为关键,事故并没有导致中国海洋采油业的游戏规则发生根本改变,外界看不到中国海洋采油业从中得到了足够教训。

  事实上,在渤海溢油事故发生的一年前,美国近海墨西哥湾也发生一次大型溢油事故。美国政府随即紧急处置此事,最终肇事公司为此付出了200余亿美元的代价。

  重要的是,美国通过此次事故吸取了深刻教训。在事故后美国随即暂停整个墨西哥湾采油,然后进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监管改革,并为墨西哥湾立下更为严格的采油规则。

  墨西哥湾在经历两至三年的萧条期后,在新规则下恢复了采油业的繁荣。财新记者近日赴美国考察了墨西哥湾这段浴火重生的经历。

  美国做法未必尽善尽美,但显然值得中国借鉴。

  ——编者

  盛夏,美国的越战老兵罗伊•哈提(Joey Hatty)每天都驾驶着他的“罗伊船长”号平底船,载着游客沿着交错的运河在墨西哥湾沿岸的湿地中游览。

  15年前罗伊来到新奥尔良的这片湿地寻找他人生最后一份职业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个类似导游的职业,会与石油公司有如此紧密的关系。

  罗伊能够分辨出湿地上每一只北美短吻鳄的雌雄与年龄,能够叫出每一种鸟类的名字,但是他记不得他在此区域从业以来,到底有多少石油公司从这里进了墨西哥湾,然后又离开。

  四年前的2010年4月,英国石油公司(下称BP)在墨西哥湾深海采油平台造成严重漏油事故,并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场生态灾难,原油污染了大片的海岸和湿地。之后长达两年的时间,罗伊的客船生意一度萧条。

  如今,这片湿地已经恢复了原有的生机,甚至不知从哪里来了一群野猪,与鳄鱼争夺这片湿地的霸主地位。

  随着墨西哥湾恢复生机的,还有在事故后陷入停滞的深海采油活动。“我们是第一个回来的。”壳牌集团上游美洲业务部总裁马文•欧德姆(Marvin Odum)对财新记者说,在事故后,经过大约两到三年的低谷期,现在整个墨西哥湾的深海采油活动已经完全恢复,从钻井作业的数量上看,已经超过了BP漏油事故之前的水平。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每一项作业,都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对于各种可能发生的泄漏,都有了更为充分的准备。

  墨湾停摆

  位于美国和墨西哥之间,被称为“美洲的地中海”的墨西哥湾,面积达154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约1500米,最深处超过5000米。

  来自北美大陆的丰富营养物质被密西西比河、科罗拉多河等河流带入墨西哥湾,滋养了庞大的生物种群,在过去的数千万年时间里,海洋生物的遗骸被沉积到海底,在温度和压力的作用下,变成天然气和石油。

  根据美国政府的预估,仅在墨西哥湾的美国水域,石油储量就达到400亿桶,按照每桶100美元计算,这些石油的总价值高达4万亿美元。

  从上世纪50、60年代开始,就有人在墨西哥湾的近海大陆架和浅水区进行采油。随着探索步伐的逐渐深入,近年开采石油的深度已经达到水下3000米。到2010年前,墨西哥湾的海上石油产量,占到了美国石油产量的三分之一。

  但是2010年的一次重大事故,打破了墨西哥湾持续几十年的繁荣。

  美国中部时间2010年4月20日晚9时许,已经进行钻井作业两个多月的深水地平线平台,发生井喷事故。其时,该钻井作业已近尾声。由于安装在海床上本应在紧急情况时立即把油井封闭的防喷器失效,这座价值数亿美元的钻井平台起火爆炸,11名工人死亡。

  4月24日,钻井平台反复爆炸后沉没,事故油井开始从海底向墨西哥湾漏油。由于此后的封井作业又不断失败,漏油量从初期估计的每天5000桶到后来评估的每天3.5万桶至6万桶。这样的漏油持续了接近三个月。

  不管人们是否怀疑它受到了诅咒,这片油田的遭遇,确实是和“马孔多”一样的下场。这片油田被命名为“马孔多”,与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那座被飓风摧毁的小城同名。

  长达87天、接近三个月的漏油,让接近500万桶原油被泄漏到了墨西哥湾,酿成了一场巨大的生态灾难。鱼类、鸟类遭受到了严重打击,珊瑚、海藻丛、海豚及其他动植物也同样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路易斯安那大学石油工程系教授朱利叶斯•朗里纳斯(Julius Langlinais)告诉财新记者,虽然在事故之后大多数漏油已经被清理,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遗留问题,尤其是对于鱼类的影响。科学家的研究还在继续。

  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的资深律师戴维•佩蒂特(David Pettit)对财新记者说,从环境上看,目前还不能说完全恢复到了原来的水平,墨西哥湾中还有原油泄漏的残留,科学家已经发现这些原油可能会影响海豚的肺,影响金枪鱼的心脏。

  漏油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2010年5月底颁布命令,暂停开采墨西哥湾海面150米以下的深海石油,包括已启动的33个深海石油勘探项目。

  墨西哥湾迎来低谷,生态破坏严重的同时,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这里事实上不再有采油活动。虽然美国政府在四个月后就取消了禁令,但是在接近一年后才发放了第一个许可。

  美国教训

  到底事故是如何发生的?根据美国政府的调查,BP主要是在油井设计、扶正器安装、水泥胶结测井等五个问题上做出了不合适的决定。由于追求缩短工期、降低成本,BP忽视了安全性。

  专家算了一笔账:上述决定,帮助BP节省了1100万美元和不到五天的时间,却造成了数百亿美元的损失。

  “马孔多”漏油事故,也让美国政府认识到监管职能的失灵。奥巴马政府启动了美国历史上最为激进和全面的深海油气开采制度改革,从油井的设计到工作场所的安全乃至公司的可信度,都进行改善,以保证美国可以安全和负责任地开展能源开采。

  2010年5月,奥巴马政府解散了美国内政部管理下的矿产管理局(MMS),将其分拆成三个部门,分别负责海洋能源的管理、监督和执行,改变了过去过于复杂甚至有所冲突的管理机制,把监管工作清晰地分成三个领域。2011年10月,后两者再合并为安全与环境执行局。

  到了2010年10月12日,美国政府解除墨西哥湾深海石油开采禁令,比原定的期限提前了两个月。美国内政部长肯•萨拉萨尔(Ken Salazar)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将禁令期限缩短,是因为美国政府在漏油事件发生后颁布的一系列监管新规定,已经有效地强化了深海油气开采方面的安全规程,减小了再次发生石油泄漏等灾难的可能性。

  新规定包括,在勘探和开采过程中,必须有一名专门的工程师,对操作中的每一步程序进行检查;防止油气喷发的装置,必须在油气泄漏发生时,立即通过高压来阻断输油或输气管道。而且,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必须亲自保证达到了新规定的要求,一旦发生油气泄漏等方面的安全事故,他们将承担首要责任。

  在新的规定中,每个项目的审批过程中,公众评议和参与都将占到更大的比重。这些措施出台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让美国民众重拾对于深水采油的信心,让这个行业可以继续下去。

  事故的始作俑者BP,直到2011年10月才重新获得在墨西哥湾开始新的钻井作业的许可。为了得到重新开始作业的许可,BP保证政府检查人员每天24小时随时可以前来检查,并且执行比美国政府在漏油后推出的新安全规则更加严格的标准。  

  PHI直升飞机公司飞行员斯图尔特•比尔德(Sturt Byrd)说,现在政府的管理员只需要提前20分钟通知海上平台,他们就可以直接坐直升飞机进行飞行检查,实际上这20分钟只够让采油平台停止吊车作业,清空直升飞机泊位。

  壳牌在墨西哥湾奥利巴斯石油平台负责海上设备的经理克罗基•叶茨(Corky Yates)告诉财新记者,自从他们2014年2月开始生产后,政府检查人员一共来了两次,本来说好是提前20分钟通知,有一次是只提前了5分钟。

  浴火重生

  新的安全规则带来成本上升。欧德姆说,如果你在墨西哥湾的采油业内人士中做个调查,一般认为新的规定对于钻井成本的增加达20%-25%。这并不是个小数目,要知道深海采油已经非常困难,实际上到达深海的人还没有登上月球的人多。

  2011年1月,壳牌向美国内政部提交了一份勘探计划,成为了第一家根据新的规定完成深水勘探计划的公司。两个月后,这份计划得到批准。

  欧德姆向财新记者解释,之所以壳牌完成得比较快,是因为美国政府的许多新的规定对其他公司是全新的,但是在壳牌是现成的。比如钻井过程的远程实施监控系统(RTOC),地质学家和工程师都可以实时对钻井过程提出意见,可以根据温度变化发现泄漏的端倪。这一项目壳牌在2002年就已经开始试验,在其全球各个钻井平台上铺开已经接近10年。

  当然也有一些规定对所有石油公司来说都是崭新的。比如海洋油井防护系统,美国政府要求建立一只队伍,具备随时能够应对油井事故的能力。在发生井喷的时候,可以立即把井封住,而不会发生“马孔多”漏油事故时,长期无法封井的情况。2010年7月,壳牌、埃克森美孚、雪佛龙、康菲等公司共同成立了非营利的海洋油井防护公司。

  2011年2月,这家海洋油井防护公司推出了第一款临时性的防护产品,2013年完成了完整扩展型防护产品的设计,2014年开始交付。目前已经有10家石油公司成为这家公司的合伙人。这个设备的成本大概是100万到200万美元,但是可以随时阻止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美元的损失。整个墨西哥湾任何油井发生事故,都可以尽快到位。

  新的勘探在今年结出了果实。2014年7月16日,壳牌宣布在东墨西哥湾深水区诺夫利特(Norphlet)层系获得重要石油发现,潜在储量达1亿桶。使得壳牌在东墨西哥湾总的潜在储量达到7亿桶。这个发现所在的位置距离海岸120公里,水深2280米,井深8038米,油藏厚度有122米。

  如今,经历200亿美元巨额赔偿之后的BP也几乎走出了事故的阴影,海上钻机不仅重新启动,公司股息也恢复正常派发。其首席执行官罗伯特•杜德利(Robert Warren Dudley)甚至曾发表演讲称:“我鼓励所有人去墨西哥湾走走,海滩清洁了,水域重开了,海产品也一如既往的美味。”

  “现在休斯敦已经开始堵车了,这里自从金融危机之后一直比较冷清。”经常往返中美之间的美非能源公司副总裁王大禹对财新记者说,目前整个油气行业都处在上升趋势,速度也比较快,2012年、2013年上升比较明显,石油开发的规模在增加,钻井设备的采购量在增加,研发投入在增大,今年更明显。

  朱利叶斯•朗里纳斯向财新记者强调,对于深海采油来说,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须的,同时科学技术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他说,学者对于BP漏油事故的研究已经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成果,比如在进行水下封井作业的时候,如何进行液压锁紧,而这是当时造成大量原油泄漏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手机碎片接口 手机碎片接口

相关新闻

财新网 手机碎片接口 微信号:caixinwang
goto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