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林子桢
2015年的夏天,一个叫袁炜的年轻人来到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回去两三个月后,当年10月袁炜就在著名的网络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乌云网注册,成为一名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各机构网络安全漏洞的白帽子黑客,开始闯荡网络江湖。
一年后的夏天,袁炜的家人几赴京城,为身陷囹圄的袁炜奔走,在第四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举办前夕发表公开信《白帽子检测漏洞到底是不是犯罪》。袁炜的遭遇,和乌云网未卜的命运,引发各界对白帽子黑客漏洞检测行为之法律边界的讨论。
惹祸上身的白帽子
文|财新周刊 林子桢
2015年的夏天,一个叫袁炜的年轻人来到北京,参加第三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回去两三个月后,当年10月袁炜就在著名的网络安全问题反馈平台乌云网注册,成为一名利用业余时间寻找各机构网络安全漏洞的白帽子黑客,开始闯荡网络江湖。
一年后的夏天,袁炜的家人几赴京城,为身陷囹圄的袁炜奔走,在第四届中国网络安全大会举办前夕发表公开信《白帽子检测漏洞到底是不是犯罪》。袁炜的遭遇,和乌云网未卜的命运,引发各界对白帽子黑客漏洞检测行为之法律边界的讨论。
惹祸上身的白帽子
¥0 购买单篇 继续阅读
限时优惠,共可读 1 篇相关稿件
版面编辑:王丽琨
Are China's 'Ethical Hackers' Cyber Heroes or Criminals?
2016年10月17日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