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吴红毓然 武晓蒙
图|财新周刊 吴红毓然
4月18日上午,投资者田女士来到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的一个服务窗口:“我要兑付这期产品。”玻璃窗后的柜员面无表情地收下纸质版的合同,翻了几页说:“这些都不是我行发行的理财产品。”
虽然早有预料,田女士仍提高了嗓门:“那是谁发啊?后面盖的章是谁的章?”该产品协议的尾页,盖着“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储蓄业务章”。
田女士和当天聚集在这家银行的近50位私人银行客户,都在该行购买了一款名为“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第158期私银款”的保本理财产品;但几天前意外被告知,该产品并非民生银行发行。据投资者自发统计估算,这款虚构的理财产品至少有25亿元,已有逾百名投资者上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