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财新周刊

【社论】数据造假当问责

2018年01月22日第04期
T中
对这种大范围、系统性数字造假行为,应依法依规认真追查造假链条上每个环节,令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一些地方经济数据造假的盖子再也捂不住了。继辽宁一年前承认经济数据造假后,近来,内蒙古、天津等地亦承认经济数据注水并主动大幅调减。接下来,一定还会有其他地方跟进。经济数据造假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地方政府敢于主动揭丑,是夯实经济数据的第一步。不过,令人担忧和不解的是,对于这种大范围、系统性数字造假行为,虽有高调揭盖子之声,却未见严肃问责之举。应依法依规对造假链条上每个环节认真追查,令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数据造假危害极大。经济数据是市场经济的珍贵信号,是市场主体的行动“指挥棒”,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决策依据。经济数据常年注水,无疑会损害资源配置效率,调控政策也将失去准星。它败坏了地方政治生态,长远来说,对地方发展也有害无益。固然“面子”可好看一时,却彻底丢了“里子”,比如,中央转移支付便可能减少。据估计,辽宁数字造假的后果,相当于平均每人要多交税约1000元。因此,造假必须追责。近来一些地方“自曝家丑”,在个别观察家笔下几近“佳话”。揭盖子总比捂盖子强,但终究造假在先,不足为训。倘若没有中央巡视、审计署点名批评和统计制度改革,真不知盖子何日才会揭开。


版面编辑:刘潇

1人赞赏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