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1111111

解码农业银行的ESG实践之路

2021年08月02日 10:14
T中

  [市场企划]

  2020年1月,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推动银行业和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建立健全环境与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将环境、社会、公司治理(ESG)要求纳入授信全流程,强化ESG信息披露和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互动。这也意味着,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ESG理念在金融界已经开始落地。

  ESG强调银行等市场主体在日常经营中注重经济与环境、社会、公司治理之间的平衡发展。以农业银行为例,自2007年以来,已连续14年对外发布企业社会责任年度报告,清晰披露农行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实践,以及与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互动。经过在ESG领域的多年实践,农行取得了业内诸多认可:第五届财经“金帆奖”、2020年度卓越ESG企业”、“香港《财资》杂志2020年度ESG金奖”等。基于农行在ESG领域的不断努力,MSCI(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于2020年5月上调其ESG评级至BBB等级,在国内银行同业处于较为先进水平。

  同时,2020年农行董事会审议通过《调整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设置》议案,将“战略规划委员会”升级为“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在治理层建立起ESG管治架构,承担审议农行总体发展战略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目标、评估可持续发展相关风险及战略执行情况等职责。另外,农行在高管层设有三农及普惠金融事业部管理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科技与产品创新委员会等机构,负责牵头全行各业务部门,开展实施乡村普惠金融、绿色信贷、消费者权益保护、隐私与数据安全保护等ESG相关具体工作,确保公司ESG管理充分实施。

  正是上述一套完善的ESG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高屋建瓴,一以贯之,确保将农行的重大战略,包括服务“三农”和乡村振兴、绿色发展、普惠民生等,全面深入落地,为银行业金融机构践行ESG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大行示范。

1

守主业:深耕“三农”沃土,助力乡村振兴

  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当下“三农”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以深耕“三农”广袤热土为立行之本的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所担负的社会责任。

  “三农”产业天然的弱质性、“三农”客户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农村金融生态的脆弱性,决定了“三农”金融风险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为强化服务“三农”组织资源保障,农业银行创造性地设计了三农金融事业部组织架构、治理机制和运行机制,以“县域+涉农”确定事业部职能边界,在总行三农金融事业部下设“三部八中心”,实施专业化经营、差异化管理。

  在乡村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关键。要实现产业振兴,推进农村产业现代化,关键是要培育农业新型主体,充分发挥人才市场资源优势,打通产业链条中的堵点和难点,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农业银行深知只有持续加大对三农多元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才能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为紧密对接农业农村产业特点,农业银行积极支持农业现代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并以此覆盖产业链上下游,着力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并为其提供创新的金融服务和解决方案,开发并推广“惠农e贷”、“农民安家贷”、乡村振兴园区贷、乡村振兴工业贷等特色产品,以金融活水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据统计,截至2021年5月末,农业银行县域贷款余额5.78万亿元,涉农贷款4.59万亿元。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92万亿元,占全国农户贷款余额的15.5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1861.78亿元,在全国金融机构中处于优势地位。

  为整合并进一步提升农村金融的可得性和普惠性,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农行不断健全“人工网点+自助银行+远程银行+惠农通服务点+互联网金融服务+流动服务”六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延伸贫困地区服务网络,通过科技手段将服务送下乡、送上门,让更多贫困客户享受农行的现代化综合服务。

护绿色:发展绿色金融,擦亮“美丽中国”

  中国政府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宏伟目标。在此过程中,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有关绿色金融体系(即一切支持绿色技术创新、经济向绿色转型的金融活动和金融工具)的构建正在加紧进行,预示着可持续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

  一直以来,农业银行高度重视发展绿色金融,坚持贯彻国家发展战略,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加快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碳金融等产品创新,积极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行业倾斜,以绿色金融支持新发展格局,全行绿色金融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据悉,截至2020年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业务贷款余额突破1.5万亿元,折合减排二氧化碳当量8713万吨,绿色贷款规模处于大型银行的前沿水平,正着力打造绿色金融优势品牌。

  作为国内较早开始探索绿色金融业务的商业银行之一,农业银行多年来在绿色金融创新领域一直勇于探索,不断推动产品和服务创新,开发了“生态修复贷”、“绿色金融制造贷”等绿色金融领域的特色产品;同时充分发挥集团综合经营优势,农业银行还全方位参与境内外绿色债券市场,加快发展绿色资产证券化业务,与政府合作参与国家绿色发展基金出资,推动绿色并购、绿色银团、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债券承销业务的快速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于7月16日正式启动,开盘首日成交价格高于试点平均价格,证明了社会对碳市场和绿色金融的信心。作为全国碳市场的“大数据中枢”——中碳登的合作银行,农业银行为中碳登公司开立了基本账户,研发“农银碳服”系统,实现了与中碳登系统的对接。

  举凡上述成果和举措的背后,离不开一整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和体系。聚焦到绿色和环境领域,为深入实施绿色金融发展规划,认真落实ESG相关要求,农业银行已把ESG管理理念落实到经营管理全链条,陆续印发了一系列绿色金融相关的发展规划、指导意见、信贷指引等政策文件,形成完整的绿色金融发展顶层设计,确保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体制和机制上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客户中去。

助普惠: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社会民生

  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是金融的天职。服务民生发展,解决社会痛点,满足广大人民的美好生活愿望,也是普惠金融的应有之义。

  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行动中农行的普惠金融服务为例。面对疫情冲击,让原本金融获得感较为缺乏,且多处于各个产业链末端的民营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问题陡增。针对痛点,农业银行充分发挥了大行“头雁”作用,针对性地出台“宽限期+展期+续贷+中长期贷款”的政策组合拳,研发“续捷e贷”为小微企业提供线上快捷无还本续贷服务;对小微企业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应延尽延、能延尽延,帮助小微企业复产复工、渡过难关。

  农行还积极响应国家疫情防控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继出台了支持春耕备耕、农产品稳产保供、生猪生产供应、县域医疗机构建设等一系列措施,包括在疫情期间农行加大对涉农种养、加工、流通等领域的服务力度,支持“菜篮子”、“米袋子”工程并创新发行疫情防控债,保障民生产品供给和经济社会稳定,真正让普惠金融服务广大民生,坚定履行了大行社会责任。

  普惠金融不止于小微企业领域,金融机构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将金融服务的职能与满足人民大众对美好生活的愿望结合起来。在此课题下,农业银行将着力点聚焦民生,为民众生活添光彩——按照“互联网化、数据化、智能化、开放化”的思路,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和场景金融建设,推出一系列覆盖G端、B端、C端场景的服务,如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校园等。同时,农行积极利用自身网点资源优势和线上渠道,开展金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据统计,仅2020年累计开展各类消保集中宣传活动35,000余次,大大提升了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可以看到,以农行为代表的一批现代金融企业正在将ESG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的意识纳入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并逐步形成体系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和业务规范。农业银行正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机构ESG实践之路。■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