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竞
作家、中西文化项目顾问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第二天,我就在德国媒体上读到这样的标题:“怎样跟孩子解释战争”。接下来的几周里,除了实时战况、制裁和援助等热点新闻,怎样跟孩子解释战争、紧急情况下的家庭储物清单,以及如何防范核炸弹的辐射等议题成为德国民众隐约可感的焦虑点。
我想起老友君特,一名典型的德国公务员,为人中规中矩。我女儿两岁生日时,他送来一只耳朵上钉金扣子的史戴芙小熊。干吗送这么贵的东西?我责怪他。他解释说,自己一辈子不敢要小孩,因为他是在“冷战”中成长起来的。他这一代人,因为总担心核战争会在某天爆发,不忍让小孩到这个糟糕的世上来受罪,所以有不少丁克。可谁又会预测到柏林墙倒和苏联解体呢?只好怪自己一生都在杞人忧天。他嘱咐我要珍惜养孩子的福气,还说史戴芙是最经典的毛绒玩具,怎么都玩不坏,可以传代的。这只笑眯眯的小熊好像成了他献给和平的一份坚信礼。20年前,君特死于心脏病。我是否应该为他感到庆幸?至少他不必看到,害他担惊受怕了一辈子的战争及核威胁,在2022年重返欧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