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翟少辉
2025年一季度,国内车市掀起“全民智驾”浪潮。众多车企表现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它们争相召开发布会展示智驾布局,新车上市几乎必谈智驾——直到一场车祸为行业泼来冷水。
3月29日晚间,一辆小米SU7电动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事故,司乘共三人身亡。在猛烈碰撞发生前数秒,车辆还处于智能驾驶状态。
现有信息尚不足以完整还原事件经过,但针对智驾的舆论质疑排山倒海而来。车企在重点宣传智驾“绝活”时,普遍将智驾系统的能力边界置于聚光灯外,是这轮反思的焦点。
文|财新周刊 翟少辉
2025年一季度,国内车市掀起“全民智驾”浪潮。众多车企表现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它们争相召开发布会展示智驾布局,新车上市几乎必谈智驾——直到一场车祸为行业泼来冷水。
3月29日晚间,一辆小米SU7电动轿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严重事故,司乘共三人身亡。在猛烈碰撞发生前数秒,车辆还处于智能驾驶状态。
现有信息尚不足以完整还原事件经过,但针对智驾的舆论质疑排山倒海而来。车企在重点宣传智驾“绝活”时,普遍将智驾系统的能力边界置于聚光灯外,是这轮反思的焦点。
版面编辑:肖子何
In Depth: Who Takes Responsibility When Self-Driving Cars Crash?
2025年04月25日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免费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