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德华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长期以来,中国居民消费率偏低是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堵点,在宏观政策讨论中具有高度共识。2024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以提振消费为主体的扩大内需,是未来一段时期内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但近期有研究认为,受价格偏低和汇率偏离的影响,中国消费水平存在系统性低估;从人均实际消费量看,中国与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在各消费领域的差距均远小于按消费金额计算的差距。
相关研究有较为扎实的数据支撑,研究结论具有启发意义。然而,人均实际消费量比较只能说明实际生活水平差距小于人均GDP等指标的差距,并不能否认消费率差距较大这一事实的重要性。以消费金额计算的消费率衡量的是消费在国民经济循环中的地位。居民消费是整个经济循环的起点与终点,是构成经济持续运转的核心动力,直接影响经济活力。居民消费增加激发市场需求,企业为满足市场需求,会增加生产资料采购、技术设备更新,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形成“消费—生产—投资—就业—收入—消费”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