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3月11日下午2点46分,东日本突遭9.0级强震,紧接着海啸席卷福岛沿岸。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倒灌,冷却系统瘫痪,数座反应堆相继爆炸,放射性物质大量外泄。本地居民被迫离开家园避难,包括一部分滨通地区在内的1150平方公里成为无人地带。


福岛第一核电站与福岛县的中心福岛市之间,隔着一座被称为阿武隈的山脉,两边的人鲜有往来。这个地方被称为“滨通(浜通り)”,被夹在东边的太平洋和西边的高地之间。福岛县已经是日本最贫穷的县之一,而滨通则是福岛县最贫穷的地区。
常磐线曾是沿海贯通仙台和东京的干线铁路,经过福岛第一核电站区域。地震、海啸和核事故的三重灾害导致这条线路一度南北互不相通。2018年冬天,我搭乘常磐线从仙台南下,列车进入福岛县境内后,车厢内便渐渐空荡,外面是盖满了白雪的荒废田地,一路铺到海岸线和阴云当中。列车到达浪江站时已无下车乘客,只有破败的月台和仍在工作的辐射监测器。
浪江站是当时由仙台南下所能抵达的最远处。更往南的线路上,铁道的锈迹浸染了道砟,沿线覆满了藤蔓和杂草。车站贴着“欢迎回家”的标语,却见不到行人。
刚刚解除避难指示的浪江町中心还保留着灾害的印记。7年前的建筑仍在原地,风穿过破碎的玻璃缝隙发出共振的鸣响,当时的警戒线在强风的吹拂下仍在空中飘舞或在地面蛇行。加油站、饭店、酒吧都保持着7年前的原样,仿佛仍可以正常使用,然而到了夜晚才发现这些建筑都黑灯瞎火,路灯等照明设施也仍未恢复。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政府启动了大规模的居民疏散行动,高峰时期仅福岛县内就有约16.5万居民被迫离开家园避难。许多居民被迫长期生活在临时庇护所,或依靠政府补助金迁移国内各地,失去了原有的家园和工作。
2012年,日本政府成立了“重建小组”(即“复兴厅”),并制订了为期10年的“福岛复兴”计划,福岛县定下“2040年前实现可再生能源自给自足”的目标,并因此发展氢能、医疗及机器人等新兴产业。
6年后的浪江,夜晚住宅楼里灯光稀疏,居住者年长女性居多。即使城镇开放,过去的营生也难以恢复,因此大多数劳动力仍然在灾区之外的地方谋生。与此相对,酒店处处灯火通明却不对外开放,这些地方已经被改造成工人宿舍以供重建的工程人员居住。“现在你能在浪江看到的100个人里,有96个是工程人员,4个是居民。”居民们半开玩笑地说。
超市和医院等基础设施已经重建,但超市17点关门,医院一周仅开一天,餐馆晚上很少营业;居民习惯驱车前往其他城市购物。至于饮食,当时仍然没人敢吃本地的海鲜,鱼是从别的地方运来的,会特意标注产地。
- 2011年04月28日
-
外交部就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水排海表态:日方不应出于一己之私给当地民众乃至世界人民造成二次伤害
2023年08月24日
-
日本政府敲定从8月24日启动福岛电站核废水排海 过程或持续数十年
2023年08月22日
-
福岛两次强震后核电站未现明显异常 日本全国已致4死近百人受伤
2022年0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