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逝者|不让集体记忆被轻易淹没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1年第19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5月17日 试听
伊扎克·阿拉德(1926—2021)历史学家
伊扎克·阿拉德(1926—2021)历史学家

  文|云也退
  作家

  位于耶路撒冷的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是以色列为数不多、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它始建于1953年,是以色列至关重要的研究和教育机构,其希伯来语原文的意思是“纪念碑和名字”。从1972年到1993年,伊扎克·阿拉德(Yitzhak Arad)受聘担任馆长。2021年5月6日,这位为纪念馆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逝世,享年94岁。

  阿拉德本人就是大屠杀幸存者。他于1926年生在什文乔尼斯,该城当时属于波兰,如今属于立陶宛。家人带他来到华沙后,全家都住在华沙的犹太人“隔都”里。“二战”爆发,德国占领波兰后,隔都的犹太人被成批杀害或送入灭绝营,阿拉德的父母家人也在那时被枪杀。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版面编辑:边放
Loading...
推广

财新会员积分兑好礼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电邮

评论区 1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 luke1982

    犹太人现在对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籍阿拉伯人采取的就是种族隔离政策。巴勒斯坦人像被装进笼子的仓鼠。

    2021-05-17 02:23 · 北京市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