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散乱污”大整治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7年第37期 出版日期 2017年09月18日
“大气十条”收官之年,为期一年的大气强化督查力度空前,环保“一刀切”的质疑不断。同时,“零容忍”治理下的“散乱污”企业该如何为污染还债并转型?
2017年8月, 河南郑州一家塑料制品厂生产车间。8月21日, 环保部京津冀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组到此检查其挥发性有机物和烟尘的处理情况。
 

  文、图|财新周刊 沈凡 周泰来

  7月,在被称为“中国液压升降平台之乡”的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县,七运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停产近两个月,空旷的厂房大门紧锁,仅隔壁平房里还剩几个值班的工作人员。

  卷入关停风波的还有县内400多家中小企业。5月的全面关停,让当时的升降机产业几乎陷入瘫痪,从未遇到如此督查力度的企业主们犹如热锅上的蚂蚁。

  一位刘姓企业主称:“一下子就懵了,政府的人说厂子属于‘散乱污’就给封了,十几个工人还等着发工资,买厂房、机器的贷款也还不上了。”

  除了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也出现了类似的关停,这与今年4月初开始的环保大督查相关。4月8日开始,环保部从全国各地抽调5600名工作人员,对京津冀及周边的“2+26”个城市开展为期一年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2+26”个城市为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以及石家庄、唐山、太原、济南等周边四省的26个城市,这场声势浩大的督查被称为“环境保护有史以来,国家层面组织的最大规模行动”。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张柘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