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假冒特医奶粉的江湖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0年第23期 出版日期 2020年06月15日
在母乳和代用品的长期博弈中,又出现了更坏选择,而法律对投机者约束薄弱
2016年3月,《中国食品卫生杂志》刊发的《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中国的发展概况》论文资料显示,国内特医食品市场总产值从2004年的1.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亿元,这其中包括针对婴幼儿的特医奶粉。
 

  文|财新周刊 赵宁 黄姝伦,曾美雅(实习)

  湖南郴州“固体饮料冒充特医奶粉”事件余波未平,类似事件又在全国多地上演。12年前的“三鹿”事件后,国人对中国乳业刚恢复信心又遭动摇。

  这些固体饮料通过外包装“障眼法”,导购巧言推荐,甚至由医生背书,销售网络紧邻医院,绕过市场监管重重关卡,打着擦边球,一路畅通流向特殊婴幼儿家庭。

  5月初,郴州市永兴县数名家长发现,孩子身上出现红疹,体重严重下降,还不时拍头,被确诊为患缺乏维生素D所致的佝偻病,有医生认为若不及时干预或致头骨畸形成为“大头娃娃”。这些孩子因对牛奶蛋白过敏,需靠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粉(下称特医奶粉)喂养。但当地母婴店导购员却将固体饮料“倍氨敏”当成特医奶粉,推销给家长。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杨胜忠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