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企划]
在堪称人类健康“头号杀手”的心脑血管疾病当中,有一种高发病率、高致命风险(由并发症引起的),但症状隐匿、阵发的疾病——房颤。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以快速、无序的心房电活动为特征的心律失常。房颤本身并不致命,但它会使脑卒中(即“中风”)的发病风险攀升。根据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测算,我国每年房颤导致脑卒中的治疗成本高达49亿元,房颤及其并发症间接经济损失高达42亿元。
有临床调查数据显示,近34%的成年患者不知自己已患房颤,因而被称为“隐形患者”,由于未能及时得到诊断,错过治疗和治愈房颤的最佳时机。
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 陈曦 |
在强生医疗心血管及专业解决方案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陈曦看来,疾病的治疗在预防阶段里得到解决是科学发展的必然。房颤若能早诊早治,并实现“心脑同治”,不仅能大大降低脑卒中发病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减轻其经济负担。
心脑疾病,综合诊治
“在中国,每年因脑卒中造成死亡的人数超过了所有肿瘤的疾病。而绝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都有房颤的并发。房颤是脑卒中发病的重要原因,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5倍。”陈曦说道,因而“心脑同治”很有必要性。
陈曦表示,有些脑卒中患者在神经内科得到医治后,并没有对房颤进行及时筛查,这些患者可能会再次暴露于脑卒中风险;也有部分患者在心内科接受了房颤治疗,却没有对颅内血管狭窄情况进行评估,这可能导致患者发生脑血管病变。
双科室联合“心脑同治”,能满足患者心脑血管介入检查的综合临床需求,并能及时有效地开展下一步治疗,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前检查及治疗费用,减轻疾病负担,为心脑血管疾病并发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强有力的医疗保障。
基于此,强生医疗与合作伙伴共同倡导“心脑同治”的理念,呼吁联合心内科和神经内科建立心脑同治学科和病房,并培养专门人才。“这种需求在国内三四线城市以及广阔的县域地区尤为迫切。”陈曦说道。
“这些地区本身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大多都是通过药物干预,比较复杂的介入手术治疗能力还较为薄弱。”陈曦希望,未来这些地区的心脑血管患者可以在当地医院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
为此,强生医疗正在支持更多县级医院建立房颤中心、卒中中心。“很多县级医院没有心电生理科室、没有心律失常中心,所以专业化的学科建设在这些地域是亟需的工作。”陈曦补充道,项目通过联合合作伙伴,邀请大城市的房颤中心专家、卒中中心专家在基层做“带教”,提升基层医院医生临床技能水平,建立医联体模式。此外,强生医疗还建立了专业的心内科和神经内科培训团队,以不断加强支持专业培训的力度。
目前,脑卒中的创新治疗方案包括脑血管机械取栓术。这一手术对时间窗口有严格要求。患者脑卒中后,须在6~8个小时之内实施取栓手术。陈曦表示,这就需要有足够多的具备机械取栓手术能力的医疗机构,覆盖人口密集居住社区和基层医疗市场。
“县级医院的疾病综合管理能力还有提升空间。综合管理能力,包括医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疗能力、术中并发症的处理、术后患者康复、随访等。”陈曦呼吁,地方政府、医保部门、医院等各方面共同加快建设县级医院房颤中心和卒中中心,提升医生对房颤和卒中治疗的综合管理能力,并在支付层面给予更多政策支持。
早诊早治是关键,房颤治疗进入导管射频消融时代
相关统计显示,中国45岁以上成年人房颤患病率为1.8%,患病人数接近800万,且发病风险随年纪增加。
“如果我们可以进行房颤早期的干预,早诊早治,其实可以减少43%脑卒中的发病率。”陈曦说道。“越早诊断出房颤的风险,就能及时进行射频消融等手段的干预,这样可以更好地体现创新医疗产品和解决方案的临床及卫生经济学价值,以及它们对患者生命质量提升的意义。”
目前国内针对房颤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传统的口服药物治疗是一个相对保守的疗法,不能阻止房颤最终从阵发性房颤演化成为持续性房颤,甚至是永久性房颤。
而射频消融手术是一种微创导管技术,通过穿刺,将圆珠笔芯粗细的导管放置到心脏内,以射频的方式治疗心率失常。房颤导管消融治疗在全球已经发展了20多年。据近期发布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的综合价值评估报告》显示,射频消融治疗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满意度,有助于患者更好更快地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陈曦认为,房颤治疗已经进入射频消融的时代。
建立多层次的支付体系,惠及万千病患
当下,心脑健康诊疗还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那就是支付问题。“目前国家正在进行多层次的医疗支付体系建设,这在基层市场有更加迫切的需求。”陈曦表示,这需要政府、行业、医院等各方面的支持和努力。因此,强生医疗正在积极探索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希望尽快建立商保支付体系,以增强更多基层、偏远地区的患者的支付能力,进而帮助他们在第一时间从先进医疗技术中获益。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很多商业健康险正在寻求向健康管理转型,注重早期的疾病预防、早诊早治,但在房颤、卒中方面目前还没有类似的创新保险产品出现。而在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领域已有一些探索。
有专家认为,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预算模型来看,对疾病的提前筛查和预防是最理想的控费方法,因而政府和支付方需要从疾病前端加大投入。但是,从国际经验来看,支付方对预防的投入要收到效果需要有体系化的建设,而非简单的通过覆盖检查费用报销即可一劳永逸,而是需要建立从筛查到治疗的跟踪路径、严格的临床路径和检查审核机制等。
“早筛早诊”是近几年两会中频繁提及的关键词,很多委员呼吁将癌症、慢性疾病体检、筛查纳入医保报销范畴。这与“健康中国2030”提出的“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理念相一致。陈曦呼吁社会各方提高对心脑血管疾病支付问题的关注,探索更多创新支付方式。
“强生医疗致力于让创新医疗产品和技术早日惠及中国更多的患者。”陈曦说道,随着大健康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主动寻求健康解决方案,强生医疗的创新产品和技术将帮助更多百姓防患于未然,享受更健康的生活。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