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周信达(见习)
8月,正值暑假,晚上9点病房里仍挤满了孩子,父母一脸焦急在走廊里踱步。啼哭声、抱怨声,仿佛一颗被拉着线头儿的炸弹。
这是北京一所三甲医院儿科的暑期日常,何文已经连续工作了两个夜班。他要面对的不只是稚嫩的孩子,还有更为心急的家长。“有时一个动作没有把握好,孩子开始啼哭,齐刷刷两双甚至是六双眼睛已经在盯着你看了。”
与高强度的付出不成正比的是稍显单薄的收入。作为一名主治医师,工作三年多来他每个月的工资在8000元上下浮动,其中基本工资和绩效大致在四六开,与内科、肿瘤科的同事相去甚远。“儿童看的病基本都是些感冒、肠胃的小病,也不涉及高昂的药物和耗材,价格收入很低,医院的科研课题项目也不会找儿科。”在他看来,儿科在医院处于十分尴尬的地位,既不挣钱,压力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