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企划]
金融之水,只有融入国家战略、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土壤之中,才能源远流长;金融之根,只有深植民生福祉、以人民为中心的大地之中,才能枝繁叶茂。
这是新时代对金融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其突出体现在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服务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为民之所需、急民之所急,永远是金融工作的初心和使命。立足新发展阶段,金融机构要胸怀“国之大者”,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并将其融入自身战略、经营、机制和文化等各个环节。当下,如果有一个理念或者规则工具能囊括其丰富内涵,ESG恰当其时。
作为国际范围内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衡量标准,ESG强调非财务维度考量的价值,将环境、社会的影响以及企业治理因素纳入企业投资决策和经营管理中。当前,我国银行业正在加速拥抱ESG,并全面深入推进ESG治理体系建设。就如农业银行,2007年以来连续发布了《社会责任报告》,旨在向公众持续披露每年公司治理、社会及环境责任等非财务信息,成为国有大行发挥“头雁”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银行业ESG建设的代表。正如农业银行谷澍董事长在2022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所说,像农业银行这样一家“韧”性十足具有更高投资价值的银行,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农业银行横跨城乡的客户基础、机构布局。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 提升企业ESG管理水平
书写“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答卷,首先要练好基本功——建立完善、稳定、透明、负责任的公司治理架构和机制,才能保持基业长青。对此,农业银行逐渐摸索出了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并结合ESG的治理架构和管理体系,彰显了中国特色银行业公司治理的制度优势。
具体来说,农业银行一方面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坚持将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公司治理相统一,在公司治理各环节充分发挥党的领导作用。另一方面建立了清晰的ESG管理组织架构,通过“三会一层”落实ESG治理责任。农业银行在董事会专门成立“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董事会通过审议议案、听取汇报、开展调研和专题培训等多种形式,围绕公司治理、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人力资本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隐私与数据安全等核心议题,全方位推进环境、社会和治理相关工作。同时,高管层下设绿色金融委员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委员会以及三农及普惠金融事业部管理委员会等,负责具体落实相关ESG议题的管理。从组织、制度、业务流程、企业文化等方面,系统推进全行ESG管理体系建设。
此外,加强企业信息对公众的沟通与披露,是“以人民为中心”金融工作的要求之一,也是做好ESG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农业银行在年报、社会责任报告、绿色金融报告中,特别强化了ESG信息的披露,展现了ESG方面的管理绩效,向社会传递了践行ESG理念、追求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突出绿色底色 增进人民群众生态福祉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指引下的金融工作进一步要求金融机构不能只看商业利润,而需要用“金融+社会”双重视野去审视所有的业务、产品和服务,回应人民的期盼和诉求。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通过发展绿色金融积极响应社会公众对生态文明以及经济新动能的呼声,成为其践行ESG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绿色金融的“主力军”,国有大行的绿色金融实践着力体现在绿色信贷上。早在2012年,农业银行就将绿色信贷纳入全行信贷政策体系,根据客户面临的潜在环境和社会风险程度,实施差异化管理措施,对非生态友好型客户和项目实行“一票否决”等。2021年,农业银行更是将发展绿色金融上升为“十四五”时期全行三大战略之一,全面推进经营管理绿色低碳转型。
截至2022年6月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达2.37万亿元,规模、增速均居同业前列。与此同时,农业银行充分发挥集团综合经营优势,在绿色信贷之外,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绿色投资、ESG主题产品等业务,提高绿色直接融资和创新型业务供给能力。
围绕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农业银行积极组织开展气候风险压力测试,评估其对银行信贷资产的潜在影响;在同业中率先实现与全国碳市场对接,首批开展碳中和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业务,构建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投行、碳金融等多层次、多元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绿色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已成全球话题的背景下,农业银行始终秉承开放包容原则,主动融入国际主流标准——包括签署《负责任银行原则》,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为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提供“农行方案”。
以人民为中心 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的质效
致广大而尽精微。
这句出自《礼记•中庸》的哲言凝练了农业银行服务大众民生路径——既从广大处着眼,时刻胸怀家国和人民,又从精微处入手,于细致温暖的服务中达成人民所需、所想、所愿,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和满意度,助力实体经济、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国家战略,这是农业银行在社会维度践行ESG的重要内容。
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银行”,农业银行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为稳住经济大盘贡献农行力量。主动地让利实体经济,2022年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18.3万亿元,新增1.6万亿元;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1万亿元;普惠小微企业贷款余额1.7万亿元,有贷客户242万户,比年初增加50万户;新发放贷款利率降幅大于LPR下降力度。及时出台市场主体纾困系列政策,对货运物流行业提供专项信贷支持,对受疫情冲击较大的旅游、住宿、餐饮、零售等行业全力服务,相关行业贷款余额突破2.5万亿元。
作为“服务乡村振兴的领军银行”,农业银行始终牢记农行姓“农”,为解决“三农”领域融资难、融资贵的世界难题,持续优化其特色的“三农+小微”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三农”领域贷款持续增量、扩面。截至2022年6月末,县域贷款余额突破6.9万亿元,新增7176亿元,增量、余额占比均创十年来新高。涉农贷款余额5.3万亿元,新增5571亿元,有力支撑了乡村振兴的产业基础。
促进共同富裕,离不开金融,但更艰巨更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以金融助力乡村共同富裕,这关系到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公平、共享的应有之义,也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作为全国唯一一家在全部县域都有网点的大型金融机构,农业银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扩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把金融服务扩展到偏远的乡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特别是在行政村设立惠农通服务点超过19万个,乡镇覆盖率超过80%,有效提升了金融的可得性和覆盖面。
不止于乡村,农业银行始终聚焦人民关切,全面提升民生金融服务水平。2022年上半年,农业银行个人客户达8.6亿户,居同业前列。在线上,打造方便快捷的线上银行,延伸服务渠道和提升便捷性,手机银行月活跃客户1.64亿户。在线下,开展金融服务升温工程,持续优化网点服务环境,尤其针对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优化服务。聚焦民生领域短板,主动提供“农行方案”,2022年上半年城市更新改造贷款余额1202亿元,养老金受托管理规模1879亿元。制定推出“521”新市民服务方案,加快“农民安家贷”“工薪宝”等重点产品推广,实现农民工代发工资同比增长38%。同时,积极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机制,强化消费者金融消费安全意识,为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贡献力量。据《银行家》于2022年2月发布的“全球银行品牌价值500强”榜单,农行荣登全球“零售银行品牌价值榜”榜首,这一荣誉就是更好的证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金融底色,是我国社会主义金融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目标追求。纵观农业银行70多年的发展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把人民时刻牢记心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金融报国史。这段历程也诠释了一家国有大行摸索出的一条有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企业ESG建设道路。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