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普惠金融:为小型市场主体,点透一张纸、续上一口气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3年第02期 出版日期 2023年01月09日

  [市场企划]

  《普之已广,惠之精准——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普惠金融需求调查报告》,是【微众银行We研究出品、财新智库提供研究支持、由微众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联合发起】完成的一项课题研究成果。该课题立足对我国小微企业和个体经营户(统称为“小型市场主体”)的经营现状关注和资金需求。本项目采用了包括财新数据库、问卷调查、定向半结构型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分析。

  问卷调查部分在2022年9月-10月之间累计回收有效问卷2733份,调查样本覆盖到11个省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北京、上海、河南、重庆、陕西、湖北和湖南)、服务业的6大行业部门(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样本主体的平均存续时间在7年左右;样本小微企业营收规模的中位数在150万-200万元区间,样本个体工商户中位数在10万-30万元区间。相比于全国经济普查和各城市经济特征等宏观统计数据,本次调查的样本分布相对于“中国城市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的研究对象是具备一定的代表性的。

 

  通过综合的深入调查研究发现,在本就充满不确定性的国内国际宏观环境中、又经历了疫情的三年,这对于相对规模小、实力弱、业务单一的小型市场主体是非常不容易的市场环境,虽然各地情况不同,但是总体上往往经历了较大的压力。通过调查了解到,这些大部分完整走过了最近三年的主体,一直以稳健的策略坚持着自己的业务,对未来也满怀希望、期待着疫情过去后全面复工复产带来的客户和订单。

疫情的影响是复杂的,需求不振比短期停业更令人担忧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叠加国际国内整体经济的下行压力、持续到2022年的需求缩减的总体趋势、使得城市服务业客户减少。疫情是一个相对短期的影响,但加剧了服务业消费需求的减弱,需求的恢复预期需要较长时间。

  调研中,受访者为各年总体经营状况打分(0-10分,满分为10分)。所有存续3年以上的样本经营主体对2019年、2020年和2022年经营状况评分均值分别为7.51分、6.58分、6.17分,呈逐年下降趋势。

压力之下的小型市场主体,比以前更加需要资金支持度过时艰

  尽管小型市场主体的总体经营策略偏稳健,但2019年以来,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占比仍明显上升,这或许部分反映出经营主体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两轮疫情过程中经营状况的恶化。在调研中,相比于2019年,2022年有资金需求的小微企业占比提高了29.2%,2022年有资金需求的个体工商户占比也提高了10.4%。相对雇工灵活的个体工商户,规模相对更大的小微企业,有着更重的雇员、房租等固定成本压力,收入不振,使得资金周转周期加长,这可能是小型市场主体目前大幅提高新增贷款需求的主要因素。另外,调研数据显示,在样本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全部贷款产品中,分别有40.2%和51.7%的贷款期限为9-12个月,这一贷款使用期限占据主流。

  调查数据显示,考虑增加使用银行机构贷款的比例大幅增加、民间融资大幅下降。据了解,因为现在利率较前些年有明显下降,熟人借款既要付利息还要搭人情,并不是好的选择。随着近年来数字银行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小型市场主体接触到、体验过便捷的互联网小额借贷,再加上传统银行的普惠产品和线上业务推广,银行渠道作为小型市场主体的融资选择重要度已经大幅提高。调查显示,经营主体常用贷款产品的平均利率为7.62%,大幅低于过去民间融资的资金成本。

  在疫情之下需要资金应急支撑业务,小型市场主体近年来更习惯使用银行贷款而不再是绝对依赖熟人周转,这样的供需两个方面之下,当前,正是银行、尤其数字银行业务支持小型市场主体的关键时期,既是业务的发展机会、更是社会的强烈需求。

 

融资观念,小企业主需要建立正确认知和规划

  一家企业主表示,自己因为多次“临时抱佛脚”借款用钱,又没有精打细算,借了多笔年化利息较高的分期小额贷款,来应对自己的长期业务垫资。这是典型的“短债长投”、“小额组大额”,明显有期限和金额上的错配。而其客户的年度结算特征是常态的、并非突发情况,完全可以预期和规划。因为缺乏金融理财的观念而负担了不必要的利息成本,还导致个人征信“花”了。三年多的各种借贷经历使得该企业主现在认识到,贷款的期限和额度要匹配企业的运营资金需求、一年以上的贷款产品最适合自己。调整了贷款产品后、成本减少了,面临的资金局面也理顺多了。

  一个批发商户通过朋友介绍,了解到银行支持小微企业的贷款政策,办理了房产抵押贷款,随借随还、总额度非常宽裕。有了资金支持、敢于垫资接单,该商户在2021年扩大业务、大约多赚了10万元钱。尝到了贷款的甜头,商户逢人便说普惠政策好、介绍自己的经验给周围很多企业主朋友们,当起了“普惠金融宣传员”。

  通过金融机构、政府的更多宣传引导,让小型市场主体逐步建立正确的资金观念、了解必要的贷款融资常识,是普惠金融实现助力实体经济的必要基础。让小型市场主体能够了解常见的经营相关金融工具、建立资金规划意识,避免“滥用”、误用、错用不恰当的金融产品。

互联网、线上经营对服务业的影响:认识到互联网的广域传播,意识到数据的私域运营

  互联网可以方便的跨越空间距离实现人们的通信和交流,一方面服务业很多讲求现场体验,人们之间的见面是非常重要的场景、不易完全由互联网替代;另一方面,互联网可以帮助服务业商家提供广阔的获客渠道。

  餐饮业店家,在互联网平台上进行外卖餐食弥补的收入十分有限。但采取主播推介的方式,对于淡季引客帮助很大,几乎可以实现淡季客量的倍增、虽然也要给出较高的优惠折扣,但经营效果是显著的。影视娱乐和保洁服务的小型市场主体,开始考虑和尝试建立自己的线上用户平台,积累数据、运营用户。其他行业也不同程度考虑通过线上方式增加获客机会。调研显示,63%的样本小微企业和45%的样本个体工商户表示未来会在经营中提高线上收入比重,显示出线上化未来依然有很大发展空间。

  金融机构、尤其商业银行,切实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关注服务业小型市场主体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贷款产品,为周转资金续上“一口气”,通过专业服务,为融资观念点透“一张纸”。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