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财新杨律文稿|杨律陈正雅
音频剪辑|仝瀚元
【财新网】2024年,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拐点,
理由是,在工程实施能力的层面,中国航天的技术积累达到了可以支撑巨型星座建设的程度,从量变抵达质变。
这一年中,除了有SpaceX通过筷子夹火箭成功回收火箭这样的历史事件外,在国内还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在2月1日,垣信卫星以一笔67亿元的A轮融资,震惊了整个中国商业航天。
播音|财新杨律文稿|杨律陈正雅
音频剪辑|仝瀚元
【财新网】2024年,被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的拐点,
理由是,在工程实施能力的层面,中国航天的技术积累达到了可以支撑巨型星座建设的程度,从量变抵达质变。
这一年中,除了有SpaceX通过筷子夹火箭成功回收火箭这样的历史事件外,在国内还发生了一个重要的节点。在2月1日,垣信卫星以一笔67亿元的A轮融资,震惊了整个中国商业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