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杨延康(特约)
文|财新周刊 罗莉兰
藏地十年,
一个人,一台莱卡,
2200卷胶卷,75600张底片。
1986年,杨延康第一次进藏。
2003年,他开始藏地专题的拍摄。
每年八个月,他前往藏地拍摄,一扇一扇敲开藏人家的门。
杨延康感恩藏民的接纳和包容,感恩藏民打开了这扇门。
他用一张张影像传递给人们真实的西藏。
他将镜头朝向藏民的生活,却指向自己的内心。
财新记者:您与摄影相遇的机缘是什么?
杨延康:摄影是一次偶然的认识,但也是埋在心中的萌芽,李媚老师浇了一勺水,种活了这棵摄影之苗。1984年前在贵州老家,我开始喜欢文体,一次借了别人的一台海鸥4B型相机,拍摄了一张《爸爸我在这儿》的照片,入选了市总工会摄影展。那个时候对摄影有了爱好。现在回想起这张十分幼稚的照片,脸都会红。后来我到了深圳,在《现代摄影》杂志社搞发行,在这所摄影的“黄埔军校”里,开始真正意义上的认识了摄影,同时也得到李媚老师的教导和开启,在这点上,我感恩李媚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