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中国式收益互换的秘密

2015年12月07日第47期
海外市场用于风险管理的金融衍生产品,在中国演变为隐身、配资炒股工具

  文|财新周刊 岳跃 刘彩萍

  曾被作为创新业务鼓励试点的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运作不过三年,被证监会泼来冷水。11月29日,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融资类收益互换不得新增,存量业务可按合同继续履行,但不得延期。此前,监管层融资融券场外配资等散户加杠杆行为大力调整,渴求资金的机构转身从事收益互换业务,以求获得一定比例的融资。这一业务的杠杆本身并不大,整体规模也远低于两融业务规模,但这一原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收益互换产品,在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后,融资功能被放大,也被用于隐藏交易者的真实身份,而所谓的分散风险功能反而被弃之不用。


版面编辑:刘潇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