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海龙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
文学青年喜欢引用博尔赫斯的诗: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在小说《巴别图书馆》中,博尔赫斯幻想了一个藏有记录人类所有知识的图书馆,这个无限延伸的六面体由数不尽的书架构成。在他看来,这些无限的知识才是宇宙的本质。
古往今来,无数人一直梦想建立这样一个保存人类所有知识的图书馆,被大火烧毁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可能在当时最接近这个理想。在活字印刷术发明不久、书籍总量尚在可控范围内,这个梦想似乎不难实现。按照金克木在《书读完了》里的设想,勤奋的读书人是有可能读完中国古籍的;欧洲启蒙时代百科全书派也有类似的思路,如果对人类18世纪掌握的知识删繁就简进行压缩,是有可能掌握大概的。甚至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西海岸的嬉皮士也还想通过办一本《全球概览》浓缩所有知识。这种类似论坛式的知识结构,似乎预示着互联网文化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