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1111111
财新通行证

阅读|透视晚清自救真相

2024年01月01日第01期
从1861年至1911年,每年选取一个标志性事件,整体再现了晚清改革从起步、向前,乃至反复、失败的历程
news 原图 资料图:慈禧太后(中)。在谌旭彬看来,晚清改革呈一条倒U形曲线。”前后段之间的转折点,就是1884年“甲申易枢”——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大臣被全部罢免,慈禧总揽了朝中一切大权。图:视觉中国

  文|杨津涛
  书评人

  唐德刚曾有著名的“历史三峡论”,他把中国制度演变划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阶段,其中“帝制转民治”是“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谌旭彬在新书《大变局:晚清改革五十年》中,提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他认为1840年清朝由上至下依然沉醉在“天朝上国”的旧梦里,把英军视作不足为虑的倭寇之流;真正让清朝君臣清醒过来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北京。改革是在那之后方才启动。

  这是谌旭彬近年来写的第三本书。《秦制两千年》追溯了中国秦制的演变历程及主要特征;《活在洪武时代》以明初为样本,详细描绘了秦制下的社会状况;《大变局》则进一步考察秦制向现代制度或者说君权向民权和平转变的可能性。该书以半编年半专题形式,从1861年至1911年的50年中,每年选取一个标志性事件,整体再现了晚清改革从起步、向前,乃至反复、失败的历程。

版面编辑:吴秋晗

财新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hello@caixin.com,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推荐阅读
财新移动
说说你的看法...
分享
取消
发送
注册
 分享成功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