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激发原生能力,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输血+造血”:中信银行助力科大讯飞的三点启示

来源于 财新网 2021年第35期 出版日期 2021年09月06日

  [市场企划]

  【财新网】在“十四五”时期完善国家创新体系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迎来进一步重大发展机遇。从某种意义上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是资金如何帮助产业实现调档升级和动能转化,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科大讯飞近期与中信银行交易银行资产池集团模式合作中,中信银行在解决了企业融资和管理需求的背后,不局限于常规的授信融资,通过金融整体解决方案真正将企业“沉淀的票据”等资产“流动起来”:激发集团与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等企业原生能力,让处于高速增长期的战略新兴性产业拥有越发成熟、稳健的金融支持,为银企合作提供了范例。

启示1:没有“无用”的资产,只有“沉睡”的资产

  即使如科大讯飞一样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的企业也面临融资等需求。但在新兴产业中,有不少企业都带有明显的“轻资产”特征,并不符合银行业大规模信贷投放的条件,各地子公司难以提供传统融资中的抵质押物,融资效率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其集团子公司众多,集团票据收付不匹配,票据时间价值难以发挥,影响集团财务效率,造成资金使用效率的低下。

  得知并分析客户痛点,中信银行迅速得出了结论:需要唤醒这些看起来无用的“票据资产”,把它们从沉睡中唤醒,激发起内在的活力,为企业自己“造血”。说干就干,中信银行为科大讯飞集团与下属公司建立了一个票据资产池,根据企业需要开通相关功能,企业可以把暂时闲置、难以变现或变现成本高的各类流动资产,如应收票据等,随时放进“池”里,生成相应的可融资额度,帮助企业将闲置资产唤醒“转起来”,成为名副其实的“流动财富”。

启示2:以外力激发企业的原生能力,自我“造血”

  中信银行与科大讯飞合作的票据池集团模式的意义在于通过一个“切入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通集团到全国各地近百家子公司,一举解决分散于全国各处的子公司在当地开票授信较少,各子公司收款与付款在期限、金额等方面不匹配问题,并为各地子公司提供了一定的融资额度,让企业自我造血。

  中信银行这款名为“信e池”的票据池产品,可为不同行业、不同阶段的企业客户提供票据管理、动态质押、融资支持、额度调度、托管托收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大幅度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赢得了如科大讯飞等战略新兴性产业企业的青睐。据科大讯飞企业票据池累计开票金额统计显示,仅截至2021年6月,中信银行已成为科大讯飞在票据业务领域的主结算银行和最大授信合作银行。

  数据背后体现的是中信对公领域对产业和公司的深度跟踪、研究以及双方的互信。具体到此次票据池合作项目,中信银行没有局限于常规的授信融资合作,而是看到企业在从成长壮大到成熟期中不断演变的融资和综合金融服务需求,并以票据为合适的抓手,重在激发起企业内生的动力。

启示3:与企业共振,商业银行应时而变提供综合化解决方案

  中信银行在科大讯飞集团项目上取得的突破,其更大的示范效应在于,如何为商业银行更好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建立匹配战略性新兴产业融资特点的差异化金融支持体系、制度和产品服务等内容,打造了一个典型范本。

  合作中,中信银行不只是抓住了企业成熟期扩张过程中的痛点,以票据池产品为切入点,提升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效率,还助力子公司更有效地融资。中信银行还将创新产品与企业共振的思路延伸到供应链金融、科创基金投贷联动类模式等更多领域,以更大程度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同行业、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等企业的多元化融资和资本需求。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我国战略新兴性产业正迅猛崛起。在这一过程中,正是有像中信银行这些商业银行对“成就伙伴”这一品牌主张的不懈坚持,通过源源不断金融“活水”的输入,也让更多的企业一步步成长壮大。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