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ACcHKdvW](https://a.caixin.com/ACcHKdvW)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文|财新周刊 全月 岳跃
经历了前两年的“赚钱效应”,公募基金2021年的整体业绩未达投资者预期,录得三年最差。随着主动权益基金收益大幅下滑,曾风光无限的顶流明星基金经理也纷纷跌下神坛。而近日某家基金公司的App被国家反诈骗中心误封禁域名,更是被市场笑称为“基民亏钱太多而感到上当受骗,当电信诈骗举报了”。
2021年的A股结构化行情明显,新能源产业站上风口,周期行业先涨后跌,消费医药一改往日火爆而表现平平,上证指数全年上涨不到5%。但伴随着互联网渠道的全面铺开,以及基金经理直播带货,2021年新成立的公募基金超过2000只,新增规模接近3万亿元,整个公募基金突破25万亿元规模关口。
拿别人的钱赌,过瘾。
公募基金要规模,基民要收益,不把业绩考评与反馈给投资者的现金分红挂钩,代理问题难解
好好监管这些基金,扰乱市场,投机源头
这个情况是必然出现的!这样一场豪赌不仅仅是基金行业发展的趋势导致的,也是每一个想在这场“投资”中截取一瓢收益的投资者共同推动的!没有任何人是无辜的
都发主题基金豪赌,把投资策略留客户研究选择,这算哪门子资产管理
均值回归定理在基金界总是会起作用的。
这行业理应好好整顿整顿,相应的法律法规行业准则都应重新梳理完善,否则还真体现不出其专业性和为投资者服务的价值
基金经理的长期考核、卖方投顾转为买方投顾,这些改革措施为什么不在十四五规划里?非要等到分业监管烂透了之后,再唱红脸转为功能监管邀买人心嘛,就像保监会被合并那样?
基金投资弄的和盲盒一样,靠几个流行款吊人胃口,到年底揭开盲盒,大多数投资者才发现买到的都是暗黑款
许多公募基金与庞氏骗局区别已然不大;老的基金比如重仓了五个标的,新基金重复买一遍无脑推高,让自己净值更好看,然后继续卖新基金自我正循环持续,记得15年汇添富一个又一个基金不断买全通教育,全通涨了十倍,他们会用后面新发基金筹来的钱不断强化旧基金的收益从而产生正循环,不会考虑把钱交到他们手上的投资人的死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