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封面报道|养老金谋变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2年第19期 出版日期 2022年05月16日 试听
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奠基,第一支柱开启全国统筹调剂。为弥补潜在的养老金缺口,还需布局哪些改革?
Play Pause
Fullscreen Exit fullscreen
00:00 00:00
  • 3x
  • 2x
  • 1.5x
  • 1x
  • 0.5x

1x

Pip

Replay please try to refresh
订阅后播放完整视频
 

  文|财新周刊 于海荣 程思炜 岳跃 吴雨俭

  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养老金危机正悄悄逼近。近期,中国养老保险体系改革的步伐逐渐加速。

  2022年4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这标志着试点四年后,中国养老保险三支柱中的第三支柱制度框架和发展思路明确。

  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通常所说的“三支柱”: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保险,包括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采取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主要体现社会共济;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主要发挥补充养老作用,由用人单位及其职工建立;第三支柱是个人养老金和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由个人自愿参加,是对第一支柱的有效补充。

  中国早在1991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中,就提出“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起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的三支柱构想。经过30年的发展,截至2022年3月底,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0.3亿人,年度收支规模达到12.6万亿元,累计结存超过6万亿元,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网,但这更多是因中国的人口规模所致。其中企业和个人分别负担16%、8%的职工养老保险缴费率,这在全球也属于罕见。

登录 后获取已订阅的阅读权限
财新通会员
可畅读全文
订阅/会员升级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全年按此收藏单期,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刘潇
Loading...
推广

财新会员积分兑好礼

订阅财新网主编精选电邮

评论区 28

登录后发表评论得积分
评论仅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财新网观点
  • QWERTY13

    为啥子财新的内容不能复制呢嘻嘻

    2022-07-04 00:47 · 北京
    · 回复
  • 李贤芬

    我觉得几千万人缴纳个人所得税很恐怖

    2022-05-22 13:17 · 深圳
  • 楼虎彪

    养老金是社会公平的体现,应该用于保障基础生活而不是作为致富手段,养老金未来可能出现资金不足固然令人担忧,但更重要的是如何体现公平,包括当下和未来

    2022-05-19 09:28 · 上海
  • utellme

    中小企业提供就业已经不易。再要人多交,都垮了算了。一个小店,请几个人,挣的不够交税的,都别干了

    2022-05-19 03:41 · 上海
  • 阿米巴胡萝卜

    推荐看《养老金改革的分析框架与路径选择》

    2022-05-17 09:05 · 广东
  • 陈碌碌

    各种政府单位里,高校教授、医院医生、基层干部辛苦多拿点养老金是应该的,其他人员么也不知道一辈子对社会做了什么贡献

    2022-05-17 07:15 · 苏州
    • 罐头狗

      体制内干部辛苦?你看过民企里的职员工作量吗?

      2022-05-23 03:29 · 广州
  • ????B6e

    如果只有近千万人需要交税,个人养老金的推广着实不乐观啊

    2022-05-17 03:37 · 中国香港
  • tur8ochen

    不会考虑,存钱定期购买硬通货,平稳时期虽然会相对贬值但是可接受,而一旦动荡开始,硬通货永远是可信赖的。

    2022-05-17 01:43 · 上海
  • zhabc

    公务哪一块还是支出好多的,别看工资不太高,但是一算,才工作30年左右,但是养老金可领40-50年呢,所以还是公务员划算多了。

    2022-05-16 08:58 · 珠海市
  • 蚕蛹Knl

    自己存钱,三个保障都不是主力。现在的钱,现在的老人都不一定够。

    2022-05-16 07:01 · 郑州市
查看更多评论
暂无数据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