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新浪转发

农业银行:“双碳”目标下的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22年第38期 出版日期 2022年09月26日

  [市场企划]

  当前,我国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三农”工作重心已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要振兴,必须统筹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无论是保护农业资源、修复农业生态、建设青山绿水的绿色宜居乡村,还是发展绿色农业,绿色发展都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和应有之义。

  绿色金融是助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助推器。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积极发展绿色金融,做大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交集,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又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绿色是农业银行的鲜明底色,服务“三农”是农业银行的基本定位。在积极做大服务绿色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这一交集上,农业银行探索出一条绿色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三步联动”的新路径。

战略指引机制保障,走实起始步

  兼具绿色生态功能导向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的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凭借其特殊优势而具有较强的现实必要性。然而,当绿色金融深入推进到乡村振兴领域,一些现实的问题就不得不去面对。其突出表现在因客观条件限制,绿色金融尤其是农村绿色金融产品总容量严重不足;另外,现有绿色金融工具创新性、适用性不足,协同效应弱,资金利用成本高、效率低,难以满足“三农”领域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主力军”,农业银行深知当绿色金融走进乡村振兴变革的“深水区”,便不能停留于局部的“小修小补”,需要更加有效的公司治理,更强有力的战略指引,更为完善的机制保障,持续构建务乡村振兴和“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管理体系。

  首先,完善公司治理。农业银行董事会高度重视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战略部署和决策指引作用,自上而下进行理念传导。同业中率先成立“战略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关注ESG管理体系建设,制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同业中率先成立“三农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委员会”,审议“三农”、普惠业务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高管层下设绿色金融委员会、“三农”及普惠金融事业部管理委员会等,协同负责落实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工作。农业银行公司治理层面全面加强“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业务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为县域绿色金融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其次,加强战略指引。在农业银行“十四五”规划中,“三农”县域、绿色金融纳入三大战略。农业银行围绕“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的战略目标,用心、用情、用力把“三农”和县域业务做出特色、做出优势、做出成效。“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发展规划,明确绿色金融发展目标、重点任务。两个战略的有机结合将为“三农”县域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战略指引。

  另外,强化机制保障。农业银行持续加强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机制。包括如制定涉农相关领域信贷政策,明确绿色低碳、环境友好的政策导向,持续加强环境风险管控;明确加大对绿色农业全产业链支持;积极支持乡村建设重点领域等。

  战略明确了,政策鼓励了,机制保障了,行动才会更有成效。据统计,截至2022年6月末,农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超2.3万亿元;其中全行县域绿色信贷业务余额超9000亿元,占比超过4成。正是持续的绿色金融活水流向原本金融资源短缺的乡村,才能持续保障全面振兴乡村战略的稳步启航。

整合资源、因地制宜打造绿色金融产品服务体系,走好创新步

  如果说战略是“做正确的事情”,那么,能力就是“把事情做正确”。只有动态地平衡两者的关系,才能把战略落地,才能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

  作为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的能力,一是拥有遍布城乡的网点布局,二是在资源整合和创新禀赋。对于前者,截至2021年末,农业银行拥有县域网点1.26万个,是全国唯一在全部县域都有网点的大型金融机构,其中县域网点占比是56%;对于后者,农业银行拥有集团综合经营优势。这些能力和禀赋为农业银行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提供了保障。

  首先,信贷政策等机制引导资金为乡村绿色发展助力。农业银行围绕粮食安全、乡村产业、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等,加快产品创新,出台专项服务方案,加大信贷投放,并对绿色产业优质客户和项目加大差异化授权支持,开通“绿色通道”,保障绿色金融业务办理效率。截至2022年6月末,农业银行粮食重点领域贷款余额235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5亿元;乡村产业贷款余额1356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177亿元;乡村建设贷款余额143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36亿元。

  其次,因地制宜开发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三农”场景复杂多样,且多缺乏传统银行抵押品等客观因素,对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深入推进产生制约。据此,农业银行持续创新涉农信贷产品,充分发挥各分行地域优势和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地将种业、粮食全产业链、大豆和油料产业链、农机购置等领域信贷产品创新权限下放到一级分行,诞生了一大批有特色、接地气、有实效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

  同时,农业银行还创新推出“生态修复贷”产品,为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等生态修复领域提供金融支持。产品推出以来,已支持山西、湖北等多个生态环境修复项目,有效助力了区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承载力提升。

  另外,积极发展绿色债券等新支农绿色金融服务体系。除了绿色信贷之外,农业银行积极利用绿色债券、绿色发展基金等金融工具为绿色发展服务。2021年以来,农业银行承销发行了国内银行间市场首单“碳中和”和“专项乡村振兴”双标债,首单“绿色”“专项乡村振兴”和“革命老区”三标债等。2020年7月,农业银行参与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重点投资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绿色低碳发展领域。农行还综合运用银团贷款、结算、发债、跨境并购等方式,为绿色发展重大工程提供资金支持。仅2021年,农业银行绿色银团和并购贷款余额就超4500亿元。

携手共建绿色发展文化,走阔联动步

  独行者快,众行者远。

  如何联动起更多的个体和机构,从商业可持续和绿色发展文化倡导的角度助力更多社会绿色发展共同体,成为农业银行进一步思考的命题。

  首先,是金融与产业共生互促的力量。经济兴则金融兴,金融活则经济活。聚焦以绿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交集区,农业银行持续发挥资金的风向标作用,引导社会资源更多向乡村的绿色发展倾斜。比如将环境和社会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将绿色发展要求落实到客户调查、信贷审查、贷后管理等各环节,对高耗能、高排放客群实施行业限额管理,对非生态友好型客户和项目实行“一票否决”,这些都对产业端具体的融资和转型具有导向意义。

  其次,是面向社会的披露和决心。不只是面向产业端,还有更广泛的大众和社会层面,农业银行以ESG信息披露、绿色金融和环境信息专题报告等形式向公众传达其在绿色金融,尤其是乡村振兴结合点上的决心和举措。定期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绿色金融发展报告,全面展现了农行环境绩效,向社会传递了农行在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结合发展中的信心和实践。

  最后,是与国际的交流和指引。农行先后签署了《“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联合国《负责任银行原则》(PRB),并成为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支持机构,积极参与联合国全球可持续发展投资者(GISD)联盟工作,与相关各方共同携手应对气候变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曾有初步测算,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五年规划的目标,至少要投资7万亿。巨量资金投入乡村振兴这样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要能够自己产生造血功能,才能健康长久的发展兴旺。这里离不开政府、金融、产业乃至全社会的力量,基于商业可持续性的原则全力持续投入。

  农业银行70余年来深耕“三农”,在履行职责使命中发展壮大,并已经在服务绿色发展与服务乡村振兴的交集中积极探索差异化发展之路,并取得一定成效。未来,伴随绿色金融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实施,绿色金融与乡村金融融合发展将成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并将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