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舒立观察】治霾应持何种态度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6年第50期 出版日期 2016年12月26日
可以听文章啦!
既不因治霾将是长期任务而忽视民众急迫呼声,又不应追求速成而轻许不现实诺言,二者均会损伤政府的公信力

  一场年度最重雾霾,让空气污染成为2016年岁末中国最热的话题之一。从12月16日起的近一周,遮天蔽日的雾霾笼罩了近五分之一国土。虽然环保和气象部门发出准确预报,政府部门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20余座城市启动红色预警,但是,仍有100多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不少地方空气指数频频“爆表”。雾霾的即期和长远的经济社会成本和公民健康成本均十分高昂。一场风过,蓝天重现,然而,政府和全社会对雾霾的关切万不可有丝毫减弱。

  空气污染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几乎不可避免的“工业病”,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特定时期亦曾深受其害,不过,“不可避免”并不代表可消极以对。毕竟先行国家已留下与雾霾做斗争的丰富经验,它对人群的危害已有切实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根治污染的技术和理论也已今非昔比。这使得中国治霾实际上具有“后发优势”,关键是共识、决心和治理水平。

  [《财新周刊》印刷版,按此优惠订阅,随时起刊,免费快递。]

版面编辑:邱祺璞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