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年度最重雾霾,让空气污染成为2016年岁末中国最热的话题之一。从12月16日起的近一周,遮天蔽日的雾霾笼罩了近五分之一国土。虽然环保和气象部门发出准确预报,政府部门亦及时采取应急措施,20余座城市启动红色预警,但是,仍有100多座城市的空气质量日均值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不少地方空气指数频频“爆表”。雾霾的即期和长远的经济社会成本和公民健康成本均十分高昂。一场风过,蓝天重现,然而,政府和全社会对雾霾的关切万不可有丝毫减弱。
空气污染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几乎不可避免的“工业病”,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特定时期亦曾深受其害,不过,“不可避免”并不代表可消极以对。毕竟先行国家已留下与雾霾做斗争的丰富经验,它对人群的危害已有切实的流行病学调查结论,根治污染的技术和理论也已今非昔比。这使得中国治霾实际上具有“后发优势”,关键是共识、决心和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