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企划]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供应链变得越来越复杂。自然灾害、地缘政治等各种因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2020年以来的疫情更是给全球产业界敲响警钟。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打造敏捷、韧性的数字化供应链,已经成为大变局时代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必修课。
困在传统供应链中的现代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之路,庞大的传统制造业面临着转型的严峻考验,企业既有的供应链管理体系也亟待完善和刷新。
达睿咨询发布的《供应链变革转型调研分析》显示,63%的中国企业承认供应链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其中信息通讯、服装纺织、电子电气行业的紧迫性尤为突出;在销售额大于100亿元的大型核心企业中,这一认知比例更是高达77%。
邓白氏商业资料公司的评估报告称,2020年疫情以来,《财富》千强企业中有94%的企业经历了供应链中断的困扰。与之相关的是,“韧性”正在成为《财富》千强企业们对于未来供应链服务及其品质的重要诉求。
“供应链韧性”概念自2003提出以来备受产业界推崇,它指的是“供应链受到干扰后能够恢复到原状态或者更加理想状态的能力”。通俗地讲,就是当企业面临巨大冲击时,其供应链仍能“转的动、产得出、送得到”,能帮助企业扛过危机。
浪潮信息总裁彭震对此深有感触。据他观察,这几年的疫情给无数工厂带来的直接挑战使开工率变得不可预测,“新建工厂全部推迟,运输变得无法控制”,进而导致供应链全面紧张。
回想起2020年初新冠疫情刚刚爆发时的状况,浪潮信息CIO李春香感触颇深。在巨大的挑战面前,浪潮信息利用自身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实现了快速复工、快速投产。“这一仗打下来之后,客户对我们是高度信赖的。”
“供应链已成为企业实现商业抱负的关键功能。”与IDC提出的观点相近,彭震也认为,先进的供应链能力不仅可以支持现代企业更高效地拓展业务,还可以直接转化为有形和可衡量的业务绩效的新业务模式。
彭震分析,传统的ODM模式是根据客户需求来定制,不具备技术平台规划和产品定义能力;OEM厂商虽然具有技术平台规划和产品定义能力,面向客户开发销售标准化产品,但不会发展向用户提供定制化产品方案的能力。显而易见的是,在用户需求灵活机动、外部形势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企业既要根据个性需求大批量生产,又要快速交货,传统的ODM和OEM模式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
现代制造业不能困死在供应链的老旧系统中,尤其是高科技制造企业。那么,拿什么去打开任督二脉?
大规模定制需求倒逼供应链进化
“2015年之前,面对客户不断提出的新需求,我们也是处于被动式的应对状态。”彭震坦陈,近年来,客户除了对产品的种类、型号、配置提出的定制需求千变万化,而且要求快速反应、执行精准,这对于浪潮信息供应链的敏捷性、可见性、弹性韧性所带来的挑战不言而喻。
是被动应付,还是主动进化?有着强烈产品和技术情结的李春香说,随波逐流不是浪潮信息的品格。从2015年开始,浪潮信息便着手对供应链进行大规模的改造,从新模式、新业态、新生态方面进行全面的顶层设计,把以业务为导向转变为以价值为导向,打通数字主线,全力建设以ERP为运营大脑、以APO为供应链指挥大脑的双核体系。
到2016年,基于对“数字化供应链”实践的认知升级,浪潮信息前瞻性地开启了向“JDM模式”转型的征程。在彭震看来,敏捷韧性供应链是“JDM模式”的基础,能充分兼容“产品型”和“客户定制型”两类IT供应链的优势。他认为,“JDM模式”植根于浪潮信息20年的知行合一,它以与用户产业链的融合为基础,面向用户具体业务,打通需求、研发、生产、交付环节,融合供需业务链,按需设计定制,“解决了一个很简单而又最核心的问题,即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和可控的成本约束下,把用户需要的产品研制出来,并部署到用户数据中心。”
由于“JDM模式”将客户需求引入每一个产业环节,便使得价值传递从单向线性关系变成多维协同、多向传递的关系。因此,客户都可以获得更符合自己需求的产品方案,不同产业环节的厂商也都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需求,进而提升产品的业务适配性、迭代速度和交付速度。
在浪潮信息的数字化供应链服务体系中,以联合研发、智能制造、智慧物流、智慧仓储为特征的高效执行体系,能满足客户定制化业务和柔性供应链的需求。透过诸多的实际应用案例不难看出,“平台化+模块化”的敏捷研发是浪潮信息“JDM模式”的核心,也是浪潮得以在各种场景下为各类生态合作伙伴实现大规模定制的基础所在。
彭震一再强调,分层解耦是“平台化+模块化”得以实现的关键。他分析,以设计标准化与接口定义统一化的方式实现技术平台的解耦,达成化整为零的模块化设计,这些模块可以在同一平台或者跨平台的项目设计复用,加速研发开发时间, 减少人力重复投入。据了解,在“JDM模式”下,新品研发周期能从1.5年压缩到9个月,产品上市时间缩短一半,最快可以实现3个月完成从研发到供货。对于生产性订单,97%订单可以在24小时内交期答复,订单交付周期5-7天。
显而易见的是,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正在倒逼企业供应链能力加速进化。据浪潮信息提供的数据,伴随着客户需求的爆发增长,浪潮信息的供应链曾经连续三个月做到140%的弹性供应,也就是说有40%的需求是正常的预测之外的,在高峰期这一数字甚至达到80%。
对于浪潮信息来说,数字化敏捷供应链得到的现实回报,是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供应链成本持续下降,96%的生产订单自动生成,98%的物料计划自动决策和执行。
“JDM模式为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借鉴经验。”彭震说,“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强调JDM模式的概念,接下来,我们会致力于将我们先行先试的经验,借鉴和推广到其他行业,帮他们去做数字化转型。”
持续为生态伙伴赋能数字化转型
随着疫情的阴霾逐步消散,各大机场中心的塔台开始为越来越多飞机的起降规划路线。浪潮信息敏捷供应链的控制塔,也像机场的塔台一样对整个供应链实现了全景式的控制和调度。李春香说,通过构建可以俯瞰整个供应链的控制塔,不仅可以调度全部工厂内的资源,还可以调度全部供应商的资源,以满足客户千变万化的需求。
在整个系统中,客户定制的需求转化为一个产品数字孪生BOM,并自动生成数字化的工艺,并且这种数字化的工艺,直接反映到生产现场的工人作业平台上,生成相应的动画式的装配标准作业程序。
用李春香的话说,在智能工厂2.0的阶段,可以让数据在正确的时间,通过正确的方式把正确的信息传递到正确的工序,正确的人和正确的设备上去,并且将物理世界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数字虚拟世界的情况,进行有效的比对和问题发现。
浪潮信息目前的供应链控制塔可以实现客户在下达一个采购订单时,就已自动按照一定的规则来分配到相应的数据中心的相应机架上;当这台服务器到达客户现场时,客户人员通过扫码把信息传递给后台,设备信息就已经在固定资产的数据系统里来有所体现。
“通过这种端到端的系统,实现了整个流程的紧耦合;而通过灵活的前台系统、共性的业务中台、稳定的后台系统实现与客户、合作伙伴、生态伙伴之间的松耦合。”李春香说,紧耦合保证了任务实现的快速、准确、高效,松耦合则保证整个系统的灵活、敏捷。
这些技术的应用,涉及到将人工智能、5G、边缘计算、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供应链改造深度融合,以ERP/APO/MES/WMS/PLM等数十个信息系统为核心,包含全球供应链控制塔、客户全景生态平台、供应商生态协同平台、数字化工厂等,形成了融通上下游的供应链生态,解决了大规模定制和工业标准化之间的矛盾,实现了以成本为中心到实现兼顾成本和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的转变,实现了高复杂度、高敏捷度与高效率的统一。
彭震表示,从标准化到定制化转变挑战不仅存在于IT产业,也存在于服装、汽车、食品等传统领域,浪潮信息的成功实践将为所有面临定制化需求挑战的企业提供可行的参考路径。他认为,数字化转型并非简单的将数字技术融入现有业务,而是用数字技术推动业务创新,推动业务结构和业务流程的深度调整,浪潮信息供应链创新同数字化转型相结合的成功经验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范例。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