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企划]
3月28日,建设银行(以下简称“建行”)发布了2024年度经营业绩并召开业绩发布会。业绩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建行资产总额达40.57万亿元,净利润3362.82亿元,增幅达1.15%。ROA、ROE、净息差、资本充足率、成本收入比等关键指标继续保持同业前列。
在业绩发布会上,面对投资者和媒体,建行管理层表示,面对利率下行的挑战,该行采取了多种措施稳收入,并将持续加强内部体制机制建设,聚焦打造健康的资产负债表和结构合理的损益表,推动实现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与建行近年来积极探索内涵式、集约式发展路径的经营思路保持一致。
“稳为底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
“稳”,是建行2024年成绩单的首要关键词。这是外部和行业环境约束背景下,建行经营策略的主动选择。
作为“金融服务的提供者”,建行2024年各项关键指标表现稳健,奠定了更可持续、更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之基。截至2024年末,其集团资产总额40.57万亿元,增幅5.86%。负债总额37.23万亿元,增幅5.90%。净利润3,362.82亿元,增幅1.15%。净利息收益率1.51%,平均资产回报率0.8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0.69%,成本收入比29.58%,资本充足率19.6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48%,均处于同业前沿水平。
同时,建行进一步从风控端夯实稳定发展的支撑底座。一方面依托国有大行庞大的用户基础和广泛的网点优势,优化负债结构,增加活期等低成本存款来源,存款付息率为1.65%,同比下降12BPs,付息成本明显改善。另一方面通过成熟的风险管理机制将不良率长期保持在较低水平,2024年不良贷款率1.34%,较上年下降0.03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1.89%,较上年下降0.5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3.60%,风险抵补能力充足。
在做好“产业变革的共建者”方面,建行持续以落实国家战略、服务实体经济为己任,与国家经济休戚与共,与实体发展血脉相连。业绩报告显示,2024年建行支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实施,保持债券投资稳定增长,金融投资较上年增加1.05万亿元,增幅10.85%;民营企业贷款余额5.99万亿元,增幅11.01%;投向制造业的贷款3.04万亿元,增幅12.25%;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增幅26.63%……
在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的同时,建行进一步突破传统规模扩张模式,通过信贷资源配置结构优化、产品创新迭代和服务体系重构,实现了对产业支持的“量质并举”。这种转变尤其明显地体现在:打造体系化机制让对产业的赋能更有效率和更可持续,并与相关产业携手搭建共生共荣的伙伴生态。比如在支持民营经济方面,建行发布了系统的《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2025年行动方案》,提出涵盖4个方面的16条措施——不仅有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以满足民营企业多元化、复杂化、全周期的需求,还有以科技为支撑的便捷化服务流程,更有协同政策、“商投行一体化”综合金融服务以及与科技园区、商会等生态伙伴共同打造立体组合“助力包”。
秉承“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基因——从成立之初支撑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到发放第一笔商品房开发贷款,再到完成股改上市与投资者和社会共享价值,以及一以贯之地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建行持续深化社会价值创造,特别是在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仅以个人零售端为例,2024年建行纵深推进“新零售2.0”行动,个人客户达7.71亿人,个人经营贷款余额增幅31.41%;积极响应国家提振消费号召,充分发挥零售信贷优势,加力推动金融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落地见效,个人消费贷款5,278.95亿元,增幅25.21%;信用卡贷款余额同业首家突破万亿元;“建行生活”承接196个城市76.96亿元消费补贴,拉动民生消费742亿元,带动创造了巨大的社会价值。
“进为趋势”:以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为例
以践行金融“五篇大文章”为锚点,可以看到,2024年建行在各个业务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经验和成果,结构调整和质效提升被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迭代出具有建行特色的“进阶方法论”,助力开拓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之路。
精准聚焦需求,以“体系化机制”推动质效提升。以科技金融领域为例,建行构建了专属组织架构,打造出“五全”“三化”服务体系,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截至2024年末,科技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超3.50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2.84万亿元,均处于行业前列。
无论是政策驱动,还是市场所需,服务科创企业的多元金融需求,几乎是所有金融机构共同的愿景,但如何打造真正适配的能力和产品服务,才是真正的考验。建行积极参与科学技术部等10部门组织开展的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工作,针对科技型企业存在的轻资产、重智力、高成长、专业性强等特点,创新“技术流”“星光STAR”“投资流”等科技创新评价工具,实现“不看砖头看专利”,率先破解“看不清、看不懂”难题,大幅提升科技型企业融资可得性,让支持科技型企业的愿景和情怀真正落地为行动和成果。
优化金融供给,“拓维升级”创新金融服务。“建行充分发挥集团金融多牌照优势,强化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服务经济社会绿色转型发展。去年,绿色贷款增幅达到20.99%,处于较高水平。”建行管理层在业绩发布会上对绿色金融的总结进一步体现出,成绩背后,是在“拓维升级”优化高质量金融供给,以优质匹配的产品服务满足社会所需方面作出的长期努力。
厚植为民情怀,以数字化、平台化、生态化思维,不断拓宽服务半径。基于国有大行的禀赋,建行有网点渠道以及广泛客群的优势,叠加多年来的科技投入和创新思维,建行把这些禀赋和能力“内生外化”为持续竞争力。以2024年建行普惠金融的成果为例,广度上,普惠金融贷款余额3.41万亿元,增幅12.01%;服务客户336万户,较上年增加18.51万户;深度上,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服务,满足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建行惠懂你”平台注册个人用户2,451万户,认证企业1,414万户;开展普惠金融服务的网点达1.4万家,配置普惠专员超2.2万人,已挂牌普惠金融特色网点2,880家。
而在养老金融等更有社会价值的领域,建行把自身发展融入社会所需,兼顾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2024年建行锚定“养老金融专业银行”目标,纵深推进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解决人民群众养老痛点和养老产业发展难点,努力增进人民福祉。启动“养老中国行”活动,积极助力个人养老金制度全国推广。着力打造养老金融“单项冠军”产品,助力养老财富保值增值。创新养老服务贷款产品,将养老产业纳入信贷优先支持行业。推出手机银行“安心版”养老专区,打造60家“健养安”养老金融特色网点,全面提升适老化服务水平。
此外,建行始终保持对新技术等时代热点的敏锐洞察和学习热情,推动实现从“技术认知”到“实践创新”的跨越。比如,在数字金融对内和对客的实践应用上,特别是在2023年初大模型技术成熟后,建行就站在企业级的视角积极推动金融大模型建设和应用,先后适配了16个版本金融大模型,各类业务场景的应用效果随之得到快速提升。具体包括,客户经营管理领域的工单生成、信用风险管理领域客户调查报告的自动生成,支付结算领域报文的智能翻译,托管领域基金分红信息的抽取,还有IT研发领域代码的检查等,AI等数字金融的对内实践,大幅提高了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且有效地控制了部分领域的风险,对外部业务起到了积极的赋能作用。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建行最新的分红公告体现了对投资者的诚意——2024年全年现金股息为每股0.403元(含税),全年现金股息总额1007.54亿元,全年分红比例30%,这保持了建行近年来一直维持的稳定的分红比例。下一步,管理层表示,建行将综合考虑股东意愿、资本补充、可持续发展和监管要求等因素,保持分红比例和分红频率的稳定。
结语
展望2025年,在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理念指引下,建行管理层业绩在发布会上表示,建行将持续不断增强服务国家建设能力、防范金融风险能力、参与国际竞争能力,聚焦主责主业,优化金融服务,守牢风险底线,确保关键指标均衡协调可持续,全面提升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未来,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政策措施发力见效,预计建行资产质量将继续保持稳定,经营质效不断提升。
*本文刊发在财新市场企划版块,不代表《财新周刊》编辑部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