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企划]
当传统航空公司正面临规模与效益背离的行业困局时,国泰航空(00293.HK)凭借“质效协同”这一独特的增长模式,走出了一条“差异化扩张”之路。
8月6日,国泰集团公布2025年中期业绩,上半年录得应占溢利港币37亿元,宣布派发每股港币0.2元的第一次中期股息,总额港币13亿元。同时,国泰宣布增购14架波音777-9飞机,使该机型总订单量增至35架,集团整体投资额远超港币1,000亿元。
面对行业困局,国泰没有陷入内卷的传统扩张逻辑,围绕“网络收益优化”与“客户价值转化”双轮驱动,将航点增长与服务升级和企业收益形成正向循环。这套“质效协同”的核心打法,成为国泰穿越周期、重塑增长曲线的核心竞争力。
业绩稳健,客货双轮驱动展现韧性
2025年上半年,国泰集团应占溢利达37亿港元,在行业收益率下滑、票价竞争白热化、油价波动等压力下保持稳定,凸显其网络调度与收益管理的运营韧性。
客运方面,国泰航空与香港快运上半年载客量同比分别增长27.8%与33.5%,6月28日单日载客量突破9万人次,运载率达93.4%,创疫情后新高,强劲的表现得益于精准市场需求响应和灵活航网配置。
货运业务方面,国泰货运继续聚焦高附加值细分市场,上半年货运量同比增长11.3%。动物运送、医药冷链等专项服务不断迭代,确保独立盈利能力。联属公司方面,虽然今年上半年录得应占亏损1.81亿港元,但亏损额已较2024年同期收窄近50%,反映集团整体财务企稳及盈利韧性。
航点破百,精准扩张背后的收益杠杆
2025年6月,国泰集团全球客运航点总数突破100个。上半年新增的19个航点,涵盖内地腹地、“一带一路”核心节点、欧美主干航线。
国泰围绕“收益最优解”与“中转效率最大化”对航点进行精细化布局,通过“区域短途线+洲际长航线”组合拳,借助香港国际航空枢纽的中转优势,将区域航线网络与全球航点网络无缝衔接,释放更高密度的客流与收益杠杆效应。
透过这份“期中成绩单”,不难看出国泰围绕客运与货运双业务,持续提升综合运载能级的市场逻辑。今年新增的达拉斯、乌鲁木齐等区域枢纽,清州、大邱等日韩市场,以及贵阳、常州等内地新兴城市,均是基于“中转增益”潜力做出的精准投放。香港快运广泛的亚洲区域航线为国泰航空洲际长航线不断引流,区域客流通过香港通达全球,反向亦可承接国际客源进入中国内地腹地,形成“中国内地—香港—全球”中转闭环。
服务深耕,质的升级是价值转化的引擎
与“量”的跃升同步,国泰在“质”的升级上亦步履不停。2025年上半年,其在Skytrax评选中位列全球最佳航空公司第三,蝉联“全球最佳经济舱”,并两度斩获“全球最佳机上娱乐”奖项,彰显其“品质深耕”的成果。
客舱体验上,国泰推出全新的“尔雅公务舱”及新一代娱乐系统,并计划2026年在A330机队全面升级平躺式公务舱,2027年于波音777-9推出头等舱产品,持续提升高端服务标杆。餐饮方面,“寻味中华”系列融合地域文化,增强品牌认同;地面服务上,北京首都机场新旗舰贵宾室通过私密空间与光影设计优化中转体验。
这些举措围绕客户实际需求,搭建起一套以体验驱动复购、以复购反哺收益的价值闭环体系,为国泰在行业竞争中构建差异化优势。
质效协同,助力穿越周期重塑盈利模式
2025年中期财报,既是国泰稳健增长的成绩单,也是其“质效协同”增长模型跑通的标志性节点。
国泰以质效协同打法构建韧性增长底盘,推动千亿港元投资形成"收益闭环",反哺企业成长。面对行业同质化内卷,其转向"收益闭环"的增长路径,以质效协同为内核,或为航空业突破盈利困局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