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过后,春播在即。仿佛与此相呼应,“粮改”再度启动,有望成为2016年成效最显著的一项改革。
粮食一头牵着市民,一头牵着农民,一向被中国政府视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商品,施以重重控制和保护,此前数次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均遇难即折返。粮食成为市场化进程严重滞后的一个领域。这带来严重后果:以政府定价、政府入市收购的托市收购为标志,粮食价格信号扭曲僵化,流通市场主体愈加单一,产业链陷入“死局”,粮食产量、进口量、库存量奇异地“三量齐增”。在重重矛盾下,农历新年前夕公布的2016年“一号文件”做出重要决定,再启“粮改”。主粮、玉米的托市收购改革是其重点。
这对于中国“三农”改革乃至市场经济改革,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政府一直期望在保障粮食安全、保障农民利益、保持粮食市场稳定之间获得平衡。目前实行的托市收购是在2004年粮食流通体系市场化改革中、“保护价”已经逐渐退出后,复又推出的。十年托市收购,虽然取得过阶段性效果,但其以牺牲市场为代价,迹近饮鸩止渴。自2014年起,中国已从东北地区大豆、新疆棉花开始,率先改革托市收购,试点目标价格制度,即政府不再直接入市收储,将目标价格与市场价格之间的差价补贴给农民。此次主粮玉米被纳入改革,无疑释放了更强烈的方向性信号。这意味着,对于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流通领域贯彻市场化原则,终于形成了共识。如若玉米改革能够成功,口粮稻谷、小麦的托市收购改革或将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