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梁振 刘登辉
虽然在全国“两会”期间成为受关注话题,也不乏保留意见,全国辅助用药目录“靴子”终要落地。财新记者获悉,临床辅助用药管理新政定稿已提交至国务院审议。其中最被关注的全国版辅助用药目录也将不日公布。但有关遴选原则和政策效果的争议还远未停息。看似有助于解决问题的目录却牵扯出国产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国内药品带金销售、疗效存疑甚至被指无效的药品大量存在于医保目录等一连串更复杂的问题。
至今国内并无权威定义,但销售金额大、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临床使用宽泛的辅助用药在业内也被戏谑称为“神药”,且助推患者“看病贵”,浪费医保基金。其中,中药注射剂争议最多。2018年12月12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辅助用药临床应用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明确将制定全国辅助用药目录,各省组织辖区内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应以年度使用金额由多到少形成目录。每个医疗机构至少上报20个品种。各省份汇总辖区所有上报品种后,再根据使用总金额选取前20名上报卫健委,之后由卫健委汇总形成全国目录。在全国版公布后10个工作日内,省级层面及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要在“不减少”的基础上制定各自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