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氟利昂排放真凶悬疑

来源于 《财新周刊》 2019年第22期 出版日期 2019年06月10日
一种因破坏臭氧层而早就退出历史舞台的化学品,被指近年来在中国出现排放异常增加,科学界和产业界至今不得其解
2016年8月,吉林省吉林市船营区,一处家电收购站堆积着许多废弃的冰箱。CFC-11曾作为冰箱隔热材料的发泡剂被广泛使用。废旧冰箱回收处理处置过程中氟利昂的泄漏问题也日渐引起关注。
 

  文|财新周刊 杨睿 周泰来,秦梓奕(特约)

  一年前,《自然》杂志在环保界投下了一枚炸弹。该杂志刊登的一篇科学论文称,因破坏臭氧层而早就退出历史舞台的化学品一氟三氯甲烷(CFC-11,氟利昂类合成化学物的一种),自2012年突然出现了排放量的谜之增长,每年增排约1.3万吨。观测结果表明,其一大排放源位于东亚地区。随后,国际科研团队进一步调查和研究发现,中国东部地区是这种违禁化学品的排放大户,占到增排量的约一半。这意味着,该地区每年CFC-11的实际使用量可能高达数万吨。

  参考重要经济数据,推荐查阅财新数据通【CEIC库】

版面编辑:吴秋晗
推广

财新网主编精选版电邮 样例
财新网新闻版电邮全新升级!财新网主编精心编写,每个工作日定时投递,篇篇重磅,可信可引。
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