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财新周刊 许雯,蔡静远、唐佳燕(实习)
刘君的手机不敢关机,她期待着自己两周以来联系的上海第一人民医院、瑞金医院等四五家医院中的某家突然打来电话,告诉自己:“你先生可以化疗了,现在安排住院。”
3月上旬,刘君的丈夫确诊为急性白血病,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开始第一疗程的化疗。4月7日出院时,医生说第一疗程效果很好,并叮嘱他们“一周后开始第二疗程”。然而,这一出院,就再也没能进去 。
出院时,刘君已感知到医院的异常。4月3日开始,刘君发现身边的医护人员在慢慢减少,从原本3—4个护士负责两个病房到只剩下3名护士管理一层。在岗的护士向她透露,医护一部分作为密接被隔离,剩下的大部分去支援方舱或者核酸采样。
所以才要控住疫情,一旦突破就是这个局面
“我们成为定点医疗机构后,目前开放了500张床位收治阳性患者。”医院共有1200张床位,收治阳性患者的500张床位几乎占去一半。 就是不让因为疫情去世呗
自3月31日上海进入全域静态管理以来 这里写错了吧,不应该是4月1日进入吗?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
核心问题还反映出,国家的人均医疗资源投入欠账太大,不仅存在着分配的不平等,还有普遍的人均投入低,与国家经济地位不匹配。国家有钱了还是多投入自己的医疗和教育吧。少些不必要的自嗨、自大,承认现实,少折腾,埋头干正事,才是真正为了人民。
这是一篇挺中立的文章 拿自己的亲身例子说一下,在3月底疫情前住院开刀外科手术。手术期间 因为疫情不能有家属 完全自立。 出院带着开放性伤口原本应该1个星期去复查两次。 疫情后 手术医院一直没有开到现在 自己每天护理伤口 纱布和药早就用完 现在不知道伤口情况 结果 等早日解封去复诊 太惨了 现在除了疫情其他的情况不都是事 太惨 PS. 和街道反映回复 这个不算紧急的情况
文章是中立的,但太片面,价值不大
不说疫情影响,往常的医疗服务都不够。医疗系统如何能价更低、效更高是一个长期问题。希望疫情的考验能增强医疗系统的能力,而不是还是老样子。
所以,好多因为基础病病逝的人,不是基础病,而是基础病没得到救治
如果医院一有感染者就封闭,这问题必然无解
“医院停诊对普通患者影响无疑巨大,但给病人看病已经无法进入优先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