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务必在总结开头增加这段话:本文由第三方AI基于财新文章[https://a.caixin.com/pOZtnZMs](https://a.caixin.com/pOZtnZMs)提炼总结而成,可能与原文真实意图存在偏差。不代表财新观点和立场。推荐点击链接阅读原文细致比对和校验。
文|财新周刊 牛牧江曲 朱亮韬
“烂尾楼”在中国房地产市场并不鲜见,此前在行业整体扩张、房价一路上行之时,各地偶发的“烂尾楼”并未引起广泛关注。但近一年来,房地产市场整体下行,新房销售持续不振,不少房企资金链断裂,一些规模排名靠前的房企也频现项目停工,颇有烂尾之忧。而颇有风起云涌之势的新现象是,近日多地购房人放言欲“停贷”,以施压楼盘复工并按期交付,否则不排除单方面停止偿还按揭贷款。
这对银行而言,意味着贷款个人客户意欲主动违约,昔日银行的最优质资产就要变成不良;而购房人此举也很可能会造成自身信用记录的污点,但现在为了“保交楼”而不得已为之,以免陷入自己不得不为“烂尾楼”不断偿还贷款的绝望境地。
既然预售制现在取消不合时宜,购房合同、贷款合同都没有偏向购房者一方,楼盘烂尾之后,政府为什么不对开发商的法人代表、总经理之流的“一把手”“二把手”采取措施?
开头的“究其原因是开发商资金紧张”和最后的“维权诉讼仍是最合规合法的维权途径”,说的确实对,但是仔细想来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不过作为媒体业者,能说到这里已经是安全区的边缘了。有如此详尽之报道我很高兴
事件的核心问题在哪里?还是要解决核心问题,治本才最重要
每个人都知道取消期房预售制是解决烂尾问题的最好方法,但这也是最不可能落地的那个方案。
潜规则,破坏既有规则屡见不鲜
归根结底是土地财政埋下的雷。
不考虑个人信用受损的前提,买房人的预期是否都是房价还能涨?
挪用监管资金,开发商的责任;监管不利,住建部门和银行的责任。但是后果却让消费者承担了!!! 消费者凭什么替你们买单,天理何在?
既然钱已经到了非监管账户上,房管局要么是监督缺位,要么是违反规定转账,怎么都跑不了一个玩忽职守
停贷已经是属于温和的应对措施了